近來氣溫降低,人體的血管也會隨著氣溫的變化進行劇烈收縮。這就使得有心腦血管或者關節疾病的患者反應較為明顯。
而天氣忽冷忽熱的波動更容易增加老年人的呼吸道、關節、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幾率。
由于老年人的生理機能、自我調整能力和免疫力均下降。當面對劇烈變化的天氣,不能像年輕人那樣反應靈敏、快速適應,因此就會導致身體不適。
1、起居養生篇
立秋之后,人們應該遵循“早睡早起”的原則。早睡有助于體內陽氣的收斂,而早起可以讓肺氣得以充分舒展。建議晚上10點左右就寢,早上7點左右起床。保持規律的作息習慣,有助于調整生物鐘,提高睡眠質量。對于老年人而言,秋季容易出現失眠、多夢等現象,可通過改善睡眠環境來緩解這些問題,比如使用加濕器保持室內空氣濕潤,選擇舒適的床上用品,創造一個安靜、溫暖的空間。
此外,隨著天氣逐漸轉涼,早晚溫差加大,適時增添衣物顯得尤為重要。早晚出門時穿上長袖衣服,晚上睡覺時蓋好被子,避免著涼。秋季空氣干燥,皮膚容易缺水,建議每天清潔皮膚后涂抹保濕霜,以維持皮膚的滋潤度,防止因干燥引起的瘙癢不適。
2、飲食養生篇
《黃帝內經》指出:“肺主秋……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這告訴我們,在秋季應當減少攝入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蔥、姜、蒜、辣椒等,轉而多吃一些能夠滋陰潤肺的食品。推薦食材包括芝麻、百合、川貝、杏仁、冬瓜、蜂蜜、梨等。這些食物不僅口感良好,還能幫助我們抵御干燥的侵襲。
雖然立秋后暑氣未完全消退,但仍需注意防暑降溫。綠豆湯、蓮子粥、百合粥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它們不僅能夠清除體內余熱,還有助于健脾開胃,增進食欲。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避免食用過于寒涼的食物,特別是那些剛從冰箱取出的水果,以免傷害脾胃。
3、運動養生篇
秋季是進行戶外活動的好時機。隨著氣溫的下降,我們可以適當增加運動量,選擇適合自己體質和興趣的鍛煉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極、八段錦或是各種球類運動。
適當的體育活動能夠增強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提高身體素質。但是要注意,不要進行過于激烈的運動,以免過度出汗損害陽氣。
4、情志養生篇
《黃帝內經》提倡“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這意味著保持內心的平和與寧靜對于提升自身免疫力有著積極作用。
秋季情志調養應遵循“收養”原則,保持心情愉悅,避免憂郁悲傷的情緒。當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時,應及時調整心態,通過聽音樂、閱讀等方式轉移注意力,讓心靈得到放松。
5、特殊人群的秋季保健
心腦血管疾病預防
進入秋季后,老年人更應注意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氣溫變化會導致血管收縮或擴張,從而影響血壓穩定。建議有高血壓史的老年人按時服用降壓藥物,注意保暖,避免受涼。每天保證充足的水分攝入,尤其是清晨醒來時喝一杯溫開水,有助于稀釋血液,預防血栓形成。
胃腸道疾病預防
秋冬交替之際,也是胃腸道疾病高發期。由于天氣轉涼,人體免疫力有所下降,容易引發胃部不適。中老年朋友尤其需要注意胃部保暖,進食溫軟易消化的食物,避免生冷刺激。同時,加強鍛煉,改善胃腸道血液循環,減少發病幾率。
呼吸道疾病預防
隨著氣溫下降,空氣中的濕度減少,呼吸道更容易受到侵害。對于慢性支氣管炎患者來說,這個時期需要特別小心。除了常規的保暖措施外,還應盡量減少外出次數,出門時佩戴口罩,避免接觸煙塵等有害物質。多吃潤肺食物,如梨、白蘿卜、銀耳等,有助于緩解癥狀。
關節疼痛預防
許多人在天氣轉涼時會出現關節疼痛的現象。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平時要加強膝關節部位的保暖工作,合理膳食,補充足夠的鈣質與維生素D。適量參與低強度的體育活動,如散步、打太極拳,有助于增強骨骼密度,減輕關節負擔。
秋季養生重在調和陰陽,順應自然規律。通過合理安排日常生活中的各個方面,我們完全可以享受到一個健康、愉快的秋天。希望上述建議能夠幫助大家更好地迎接秋天的到來,讓生活充滿活力與色彩。(李響 整理)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