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時節,走進黃梅鄉常勝疃村,田間地頭的忙碌景象與庭院里的豐收圖景交相輝映。村民們正有條不紊地將切好的西葫蘆條懸掛在特制架子上晾曬,陽光下,一根根色澤鮮黃的西葫蘆條泛著誘人光澤,宛如一串串“金條”,在微風中輕輕晃動,勾勒出鄉村振興的生動畫卷。
“過去種普通蔬菜,辛辛苦苦一年下來掙不了幾個錢?,F在種西葫蘆加工成條,不僅好打理,收益還翻了好幾番?!闭诜瓡裎骱J條的村民笑著說。近年來,常勝疃村立足本地資源稟賦,村干部通過市場調研了解到,西葫蘆加工制品在餐飲市場和特產領域需求旺盛,而當地晝夜溫差大、土壤有機質含量高的自然條件,恰好適合優質西葫蘆生長。
經過認真討論,村里確定了“種植 + 加工”的產業模式,引導村民規?;N植西葫蘆,并沿用傳統工藝加工制作西葫蘆條。新鮮采摘的西葫蘆經清洗、去皮、切片、晾曬等多道工序后,變身成耐儲存、口感筋道的特色產品?!霸蹅兊奈骱J條不用添加劑,全靠陽光自然晾曬,泡發后炒菜、熬菜都好吃,回頭客特別多?!贝搴献魃缲撠熑私榻B道。
目前,常勝疃村西葫蘆種植面積已達300畝,畝產鮮瓜約9000斤。按照25斤鮮瓜曬制1斤干條的比例,每畝可產西葫蘆條360斤,畝產值超過7000元,且從種植、采摘到加工、包裝,產業鏈上的每個環節都吸納了當地勞動力,年人均增收近2萬元,不僅讓土地實現了“增值”,還為村民提供了家門口的就業崗位。
如今,常勝疃村的西葫蘆條已成為當地特產店的“明星產品”,不僅暢銷周邊市縣,還通過電商平臺走進了全國消費者的餐桌,成為黃梅鄉一張亮眼的特色產業名片。小小的西葫蘆條,正以強勁的活力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真正成為讓村民腰包鼓起來的致富“金條條”。(劉柱 李安 蔡亞琴)
編輯:李雅雯
責編:王衛
審核:閆振寰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