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原縣委、縣政府搶抓“首都兩區”建設和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重大發展機遇,立足“泥河灣”這一地標性文化元素和資源優勢,實施龍頭帶動、項目拉動、服務推動戰略,促進鄉村特色旅游、設施種養、生態康養等精品產業深度融合,著力建設省級鄉村振興樣板示范區。
強龍頭,激活引領帶動。在示范區建設上,該縣積極組建示范區項目前期保障、資金管理、質量監督、跟蹤服務、宣傳總結5個工作專班,構建起縣、鄉兩級組織推進體系,形成推動示范區建設強大工作合力。引進寧夏本土文化發展公司,簽訂泥河灣文化旅游項目投資開發合作協議,推動泥河灣文化資源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開發建設餐飲、高端民宿、文藝演出、考古體驗、農耕文化等項目,計劃2年內將泥河灣遺址公園打造成4A景區,5年內打造成5A景區,進一步推動示范區文旅融合。
壯龍身,聚能項目拉動。重點實施3個生產類項目,7個生活類項目,其中重點實施的陽原縣泥河港灣建設項目已全面建設完成,為下一步發展提供了基礎服務保障,對泥河灣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形成有效引領,極大滿足游客需求;帶動713戶1425名群眾實現穩定增收,同步開發保安保潔、鄉土講解員、民宿管家等多種就業崗位,實現50余人直接就業,間接帶動當地群眾200余人實現“家門口”務工增收。
勁龍尾,優化服務推動。通過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等手段,打造“示范區活動+”運營模式和平臺。多次舉辦大型文化活動,宣傳推介泥河灣文旅產業。2023迎新年除夕之夜在泥河港灣文化廣場舉行跨年篝火晚會;“五一”期間在以大田洼為中心的十里杏花廊道舉行第17屆杏花節,有效提升了示范區的影響力和對外宣傳知名度和美譽度。中小學研學實踐“傳承冬奧精神,探研大好河山”主題活動(陽原站)于泥河灣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開營,打造了研學、考古“樂園”,有效助推了全縣文化旅游產業發展。
(河山新聞記者 趙彩芬 通訊員 海軍 玉軍 桂清)
編輯:劉穎莉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