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執行款,不僅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更讓我們感受到了司法為民的溫度!”近日,某施工單位負責人將一封飽含深情的感謝信送到法院執行局,字里行間滿是對宣化法院執行法官高效執結案件、為企業追回150萬元工程款的感激之情。
事情要從一筆拖欠已久的工程款說起。去年,該施工單位承接項目后,按約完成施工并通過驗收,但發包方卻遲遲未支付150萬元尾款。這筆款項關乎企業的資金周轉,更牽連著數名工人的工資發放,企業多次催討無果后,只能通過法律途徑維權。
今年7月判決生效后,發包方仍未履行生效判決確定的法律義務,施工單位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執行局受理案件后,執行法官第一時間梳理線索,通過網絡查控系統對發包方財產進行全面排查,發現其名下有房產可供執行。為避免財產轉移,執行法官果斷采取查封措施,并告知發包方將依法啟動評估拍賣程序。過程中,發包方一度試圖拖延,執行法官多次溝通,告知其如啟動評估拍賣程序,評估拍賣會產生更多的費用,并會持續計算遲延履行金。最終促使發包方主動履行義務,將150萬元工程款全額匯入施工單位賬戶。
“從申請執行到款項到賬,只用了短短一個月!你們加班加點推進案件,讓我們真切感受到了執行速度和司法力度。有了這筆錢,我們第一時間結清了工人工資,采購了新的施工材料,企業終于能輕裝上陣了。”施工單位負責人由衷地說。
一面錦旗,一紙感謝信,承載的是企業對執行工作的肯定,更是對司法公正的認可。宣化區人民法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聚焦涉企執行案件,用足用好執行措施,打通“紙上權利”到“真金白銀”的最后一公里,讓更多企業在法治護航下安心經營、穩健發展。(李穎 賈思琦)
編輯:李雅雯
責編:王衛
審核:閆振寰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