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去年以來,張家口塞北管理區持續實施“藍天、碧水、增綠、凈土”四大行動,扎實推進“首都兩區”建設,不斷夯實生態底色。PM2.5平均濃度10微克/立方米,P M10平均濃度40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數比率達到92.2%,空氣質量綜合指數2.28,全市排名第四。
推進“首都兩區”建設,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舉措,是深入實施重大國家戰略的重要實踐。2022年,塞北管理區實施2.5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和5000畝旱作雨養項目。開展義務植樹暨林木公益冠名權活動,種植樟子松4000余株。完成封山育林、營林撫育0.7萬畝,建設草原修復示范區、草原生態示范區1.2萬畝。開展35個疑似黑臭水體排查工作、階段性危險物規范化管理評估工作,加強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灤河塞北段河道清淤18.02千米。壓實農業面源污染防治責任,農藥化肥使用量實現零增長。
今年,該區將繼續強化實施四大行動,大力開展揚塵污染、臭氧污染防治工作。指導種植戶利用無風天氣作業,嚴格落實建筑工地“六個百分百”,減輕耕地作業、工地施工造成的揚塵污染。積極爭取上級河湖治理資金2000萬元,穩妥推進沙井子河塞北段治理工作,確保常治長效。加強對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和城鎮污水處理廠的運行監管,推進飲用水備用水源地建設工程,確保污水達標排放,居民飲水安全。深化“河長制”工作,確保總河長每月巡河1次,其他河長每季巡河1次,汛前汛中加密巡河頻次,清淤疏浚防汛,嚴防河道污染;接續推動黃土灣國家草原自然公園建設工作,實現自然保護、科研監測、生態旅游、文化宣教一體成效;在源頭管控,持續開展耕地周邊污染源、城周村黑臭水體、廢棄危險化學品等排查工作,按季度進行危險廢物規范化環境管理評估。編制《塞北管理區“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農村污染防治規劃》,扎實開展“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推進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區劃分。(記者 宋錦豐 通訊員 王會文)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