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3日,康保品冠食品集團有限公司蕎麥種植基地里,十幾臺大型拖拉機、播種機來回穿梭,歷時近半個月,6萬畝蕎麥播種已接近尾聲。
蕎麥是我國重要的小宗糧食品種之一。因其生育期短、耐干旱、耐瘠薄等特性,成為土壤貧瘠區、干旱少雨區、冷涼高寒地區的重要糧食作物,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4000米的生態區域。康保縣平均海拔1450米,氣候涼爽干燥,獨特的地理位置,使這里成為蕎麥黃金種植帶之一。
然而,在當地人的記憶里,蕎麥曾經并不是糧食種植的“主角”,而是充當度荒糧的“配角”。人們常常把好地留給小麥、莜麥、胡麻,只選些“剩下”的地來種蕎麥,往往是東一塊西一塊到處“打補丁”,收獲的糧食主要成為牛羊的飼料。
近年來,蕎麥憑借降糖、降脂、抗衰老等多重保健功效,越來越受到健康消費市場的青睞,蕎麥衍生的經濟價值,讓“新農人”看到其巨大的市場潛力。
張正方,這位根在康保,長在北京的“90”后,海外留學歸來,卻選擇回家鄉創業,2016年3月,他成立了康保品冠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從此,開啟了他與蕎麥的“浪漫之旅”。
“在新時代,農村是希望的田野,更是年輕人奮斗的熱土。”他說,“農業的根本出路在現代化,發展現代農業要走好科技之路、品牌之路、產業之路。”
于是,品冠集團立足“首都兩區”定位,著眼康保產業振興和農民增收,牽頭實施了河北省山區“四個一”科技示范工程項目,走上了一條以規模化種植、產品深加工、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新路子。
公司規模流轉耕地11萬畝,并推行“農戶以地入股,保底分紅”機制,帶動農戶約1.8萬人實現增收。公司還鼓勵農戶參與蕎麥協議種植,通過提供種子、技能培訓、回購蕎麥等方式,幫助農戶建立自己的種植基地和加工企業,目前,已與5家農業合作社簽訂蕎麥種植協議,帶動農戶發展蕎麥種植及相關服務業360余人。
2022年,公司建成占地44畝的蕎麥加工廠,建有蕎麥米生產線、蕎麥面生產線、苦蕎茶生產線、蕎麥殼消毒與打包生產線等,并配套建設蕎麥產品研發中心、蕎麥會客廳、蕎麥民俗文化體驗館。
在品冠蕎麥會客廳,記者看到,公司研發的苦蕎茶、苦蕎麥片、蕎麥燕窩粥、蕎麥酒、蕎麥掛面、蕎麥方便面等蕎麥衍生產品有十余種。如今公司持有84項注冊商標及5項專利技術。
“為匹配新品種推廣,公司今年專門新建4條苦蕎產品生產線,預計10月完成設備調試。這里說的新品種就是‘品蕎一號’。”董事長張正方說。
他介紹,歷經八年攻關,品冠集團聯合國內頂尖科研院校,構建起覆蓋河北康保(核心基地)、四川涼山/簡陽、云南楚雄、新疆雙河的1.2萬畝智能育種網絡,從5000份種質資源中選育出突破性新品種“品蕎一號”。該品種專適北緯42·高寒旱作區,經多維度抗逆測試,實現單產提升超30%,兼具生長周期短、營養價值高等特性。公司繼2024年試種成功后,2025年已啟動大規模種植,同步配套建設現代化生產線,形成從種源創新到終端產品的全產業鏈布局。

蕎麥花有一個浪漫的名字叫“戀人花”,因其雌雄同株而得名。近年來,品冠集團積極開發“戀人花旅游嘉年華項目”,已連續舉辦三屆“康保戀人花節”,打造了“戀人花谷”旅游打卡勝地。每年8月,萬畝“戀人花”怒放,吸引全國各地的游客來到康保,賞花游玩,品鑒特色農產品,感受壩上農耕文化。農旅融合發展,再次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記者 張鳳燕 通訊員 劉雅軒)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