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有林是土生土長的北莊堡村人,他記得,小時候村里都是土坯房,黃土路。村里人多以種地謀生,但往往勤勤懇懇辛勞一整年,收獲卻僅是勉強夠糊口,大伙的日子都過得緊巴巴的。
如今的北莊堡村,已經看不到過去的影子,目之所及是酸棗種植基地的滿目蒼翠。“從窮苦山溝到美麗鄉村,這些年村子真是一天一個樣。”作為懷安縣西沙城鄉北莊堡村的村黨支部書記,武有林頗為感慨。
這一可喜變化,得益于懷安縣探索創新體制機制,努力譜寫酸棗產業增收致富“大文章”。
一次偶然中發現的億元產業
清風拂面滿目綠。行走在北莊堡村酸棗種植示范基地,一望無際的酸棗林間閃動著工人們忙碌的身影。
“今年基地通過營養杯育苗法,培育酸棗苗100多萬株。”指著眼前這一大片山坡地,正在種植基地查看酸棗長勢的懷安縣酸棗產業基地負責人韓進現邊走邊介紹,未來基地規模將達到1200余畝,在這里被驗證成熟的酸棗種植模式和嫁接栽培技術將向全縣輻射。
酸棗在北莊堡村并不是啥稀罕東西,以前村子周圍的山坡上就長有不少的野酸棗樹,村里人對此早就習以為常。不過在國務院辦公廳和河北省科協駐村工作隊到來駐北莊堡村后,工作隊隊員們在一次偶然的外出中,從漫山遍野的酸棗中看到了發展機遇。
在駐村工作隊的積極聯系及懷安縣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中藥材(酸棗)種植項目成功落戶北莊堡村,項目依托河北省農林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為石家莊以嶺藥業集團打造懷安縣酸棗產業基地,計劃發展酸棗基地5萬畝,酸棗仁總產量1000噸。基地建成后,可實現酸棗仁產值5億元,另外酸棗肉、酸棗核、酸棗葉的綜合利用可實現產值2億元。
“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我們引進了全國各地酸棗種質資源,包括珍珠系列、靜心系列、邢州系列、久和系列、雙仁系列、朝陽系列等40多份穩定的新品種進行試種,從中篩選更適宜懷安發展的新品種。”韓進現告訴記者,隨著酸棗的試種成功,種植基地的專家們已開始精選適合懷安縣本地生長的優質品種,全力推動規模化種植,帶動懷安縣酸棗產業的發展。
一張振奮人心的發展“進度表”
在懷安縣副縣長高斌的辦公室里,掛在一張懷安縣酸棗產業的發展“進度表”。
“我們以石家莊以嶺藥業為龍頭,通過兩步走,帶動酸棗項目全產業鏈發展,推動酸棗產業做大做強做出特色。”高斌介紹,第一期建設酸棗示范基地5000畝,目前已經完成種植3000畝,其中在西沙城鄉北莊堡村利用懷安縣鄉村振興銜接資金356萬元種植1200余畝示范區,并配套水肥一體設施及水電設施,注冊了‘棗德麗’商標,成活率符合預期,長勢良好,達產后畝產酸棗(鮮)500公斤以上,產出酸棗仁20公斤,畝產值可達1萬元左右。在西灣堡鄉種植面積1800畝,并在西沙城鄉發展暖棚育苗38座,栽植品種苗200萬株,保障3000余畝種植用苗需求。
“通過建設加工車間、提取車間、倉儲物流、檢測中心等,對酸棗肉、酸棗核、酸棗葉進行綜合利用,加工增值,年產值可達40億元,將打造成為華北最大的酸棗種植科研基地和以嶺藥業穩定供給地,實現全產業鏈發展。”高斌說,第二期計劃利用3至5年時間,建成以北莊堡為中心輻射的5萬畝種植基地,并入股張家口農墾集團,為發展20萬畝酸棗產業園奠定強有力的資本后盾。
筑巢引鳳更需固巢養鳳。一個產業的培養和壯大,需要政府、企業等多方推動形成合力。
懷安縣成立懷安縣酸棗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建立黨委領導、政府主導、政策引導、企業主體、科技支撐、市場化運作、注重實效的產業發展機制,確保規劃有效實施。統籌相關涉農資金,對發展酸棗產業給予專項扶持。積極創新金融產品,開發酸棗貸等。拓寬企業、合作社的融資渠道,有序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吸收社會資本、金融機構參與酸棗產業發展。擴大酸棗示范基地建設,發展酸棗產業園區,爭取涉農整合資金政策支持,為流轉土地配備一定的水利灌溉基礎條件。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積極吸引企業投資酸棗產業,對落戶懷安酸棗深加工企業,在土地供給、稅收等方面給予支持優惠,堅持“請進來”“走出去”等多樣化招商,推進酸棗產業集聚發展。
“到2025年,我們將推進全縣中藥材種植規模發展到2萬畝,力爭通過5年努力,建設5萬畝高品質道地藥材產業基地和種源供應基地。”高斌信心滿滿。
一條不斷延展的富民產業鏈
小酸棗成了致富增收的金豆子,如今在懷安縣,酸棗產業正成為越來越多百姓增收的新動力。
酸棗示范基地成立后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崗位,從去年春天就陸續有北莊堡及周邊村鎮的村民到基地打工。正在平整土地的王桂花說,她是北莊堡村人,去年春天起就到基地打工了,“在基地打工能一直干到10月底,活兒也不難做,每天有130元的收入,最主要是在家門口打工,不耽誤家里的事。”
為確保產業規模化、專業化發展,懷安打造“企業十基地+農戶”專業合作聯社的產業長效經營格局,將酸棗種植納入特色種植業補貼項目,給予脫貧戶、監測戶苗木成本補貼,長期提供技術扶持跟蹤,簽訂購銷合同。建立縣級專家工作站,針對酸棗優良品種選育選優、種植管理、生產加工等方面每年組織開展專門培訓,將人員培訓納入農民工培訓政策盤子予以支持。合作分紅模式主要采用“公司+集體+農戶”的方式進行合作經營,村集體按照6%保底收益+10%效益分紅的方式實現持續增收,并解決北莊堡村及周邊村莊80余名群眾務工,有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為壯大村集體經濟,促進農民增收蹚出一條長效、綠色發展的新路徑。
在助農增收的同時,酸棗產業發展也為懷安縣帶來了疊加效應,促進了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該縣申報“懷安酸棗”區域公共品牌,并制定區域公共品牌運行和管理制度,挖掘品牌內涵、品牌故事、創新品牌營銷,提高“懷安酸棗”品牌的影響力。將酸棗產業與生態旅游、民宿、研學、農家樂、露營等特色產業發展相結合,與農耕田園文化相結合、與重塑人文歷史景觀相結合,與特色飲食、民俗文化相結合,打造推出研學經濟、康養經濟、露營經濟、田園經濟等豐富的鄉村旅游業態。充分利用自身豐富的自然資源、人文資源,積極探索鄉村振興的新元素,利用市級授予的“農業專家工作站”牌子,堅持酸棗產業“康養+研學”齊發力,以建設鄉村文化、觀光旅游、休閑度假、文化體驗、生態旅游為目標,著力打造村史館、酸棗文化館、民俗文化大院,建設康養園,開通觀光旅游新線路,打造休閑、康養、研學“三位一體”的酸棗產業發展新格局。 (記者 郝大釗 通訊員 高景山 馬深遠 張海燕)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