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新聞網訊 自林(草)長制工作實施以來,張家口懷安縣結合實際并針對以往工作存在的問題,深入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在現有各項制度的基礎上進行深化和完善,逐步形成了行之有效的路徑和方法,使林草資源管護效益不斷提升。
細化“責任田”,落實責任制。懷安縣通過設立縣、鄉(鎮)、村三級林(草)長,建立了覆蓋全縣的森林草原資源的林(草)長制體系。嚴格落實全縣林(草)長巡林制度,建立并完善各級林(草)長巡林機制,做到集中巡林與日常巡林相結合,截至目前,縣級林(草)長巡林督導52次,鄉鎮級林(草)長巡林2068次,村級林(草)長巡林12012次。建立健全林草長制配套制度,嚴格執行林草長制會議、信息公開、督查制度、考核辦法,完善各類林草長制責任機制,全面落實各級林(草)長,其中縣級林(草)長13名,鄉級林(草)長188名,村級林(草)長273名。在重要林草區重點部位和顯著位置設置林(草)長制公示牌274塊。
摸清資源數,管理系統化。針對全縣林草資源豐富,管護成效監督難度較大的情況,該縣首先將“摸清家底”工作做為重點,查清并分類整理了包括樹木、草等的類型和數量。同時,整理了多年來林地及草原征占用的底數和在林草資源發展中的各類項目建設資料,共形成了類別齊全的基礎檔案,填補了以往林草資源無系統性檔案的空白。
管控多樣化,火情早處置。針對全縣森林草原面積分布較廣,防火期防滅火工作壓力較大的情況,該縣嚴格落實野外用火管理機制,在南山公園設置了“防火碼”2處,全面推行防火碼管理,執行掃碼通過或進入。認真開展“六清”專項行動,截至目前,全縣墳頭清理491個,林邊清理15010米,地邊清理14500米,路邊清理44900米,隔離帶清理51300米,其他清理26000米,派出工作組115人次,發動2526人次。同時充分利用視頻監控系統,做到火情早發現、早處置。(記者 郝大釗 通訊員 高景山 劉蕓含 趙志科)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