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新聞網訊:2022年的第一場春雨, 帶來多少欣喜。 這欣喜,是國營軍工老廠137求實創新的時代進發,是我市藝術家踐行文化自信的時代擔當, 更是燕興人與文藝者攜手打造軍工文化品牌的時代之緣。
朝雨浥輕塵,青青天色新。 在開展 “走進軍工” 采風活動的50余位藝術家眼中, 不僅張垣大地新意蔥蘢, 屹立在這片土地上半個多世紀的燕興機械廠同樣生機盎然。
的確,于輝煌中創業、執著中堅守的燕興, 如今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單兵筒式武器關鍵技術取得突破, 藉由此開展的某武器系統預研中標。 這是全國唯一 一家無坐力炮生產廠數十載捍衛國家和平與穩定的使命接力。
文藝與軍工有著相通的理想和情感,燕興人穩扎穩打、善作善成、精益求精的優良傳統,何嘗不是文藝工作者抒寫偉大時代所需要的精神氣象。
于是,在現場筆會上,深受砥礪的藝術家們磅礴著創作激情,審美靈感觸手成春。 在他們的筆下, 燕興歷史全息呈現,137精神一脈延承, 散發出馥郁芬芳。 此時, 軍工精神與人文精神交淬熔鑄, 似藍天上的陽光、 春季里的清風啟迪思想、溫潤心靈,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采風活動結束后, 創作仍在繼續。 作為河北燕興機械廠的長期藝術顧問, 這些文化名家舉精神之旗,從高原攀向高峰,以家國情懷作品引領軍工風尚、 凝聚中國力量,爭做藝術常青之樹。 而燕興,積極引文化之水滋潤軍工,構筑企業的人文坐標, 以拳拳初心為張垣沃土鑄就新的精神高地。
2022年注定不平凡, 承載了恁多希望。(翟見英)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