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時光為紙 以文脈為墨
近日,由資深社科普及工作者何軍編著、河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張家口2026丙午年歷史文化日歷》正式與讀者見面。這本日歷以“每日一文化坐標,全年品張垣風華”為核心,將張家口的萬年底蘊與時代活力濃縮于365頁之中,成為展現地域歷史文化魅力的鮮活載體。
作為一部兼具知識性與觀賞性的文化讀物,該日歷創新性地實現了“一日多維度”的內容呈現。每日頁面均聚焦一個張家口文化元素,涵蓋古今歷史事件、傳奇歷史人物、標志性人文景點、特色民俗及珍貴遺跡等核心主題。同時為增強可讀性,每頁均配有一幅精美圖片,或為文物細節、或為遺跡風光、或為民俗場景,讓文化記憶直觀可感。
日歷在內容編排上更注重歷史與當下的對話,除同步標注與當日主題相關的大事記外,特別設置“張家口歷史上的今天”板塊,通過今昔對照,展現歷史遺產在當代的保護傳承與城市發展的時代脈絡,也讓厚重歷史變得鮮活可親。
編著者何軍擁有豐富的新聞從業與社科普及經驗,曾在中央及省市級新聞單位擔任記者編輯,深耕張家口地域文化多年。其此前編著的《張家口人應該知道的100件事》《張家口人不曾忘卻的紅色記憶》等讀物,以通俗視角普及地方文化,深受讀者喜愛。此次編著日歷,他耗時良久梳理史料、精選內容,力求讓每一頁都成為解讀張家口的微型“文化密碼”。
河北大學出版社相關負責人表示,該書的出版是對地方文化資源的創新性轉化,既為讀者提供了實用的日歷工具,更搭建了了解張家口歷史文化的便捷橋梁。目前,《張家口2026丙午年歷史文化日歷》已在新華書店及線上平臺上架。(郝瑩玉)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