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蔚縣的街巷間,常常能看到一個背著相機的年輕身影穿梭在市井煙火中。她叫孫宏,一位1993年出生的本地姑娘,正用鏡頭記錄著家鄉(xiāng)的煙火氣。她的鏡頭里,不僅有小城的四季流轉,更藏著無數(shù)普通人的悲歡與光芒,讓蔚縣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用鏡頭為家鄉(xiāng)“代言”
“大學畢業(yè)我就回來了,總覺得家鄉(xiāng)的每一寸土地都有故事。”孫宏大學學的是視覺傳達設計,畢業(yè)后她沒有選擇留在大城市,而是回到了家鄉(xiāng)。她喜歡攝影,最初只是用手機隨手記錄一些蔚縣的風景和市井生活,沒想到這些帶著溫度的畫面在網絡平臺發(fā)布后,意外收獲了許多網友的關注。
漸漸地,孫宏將攝影從愛好變成了事業(yè)。如今,她在當?shù)匾患覀髅焦竟ぷ鳎瑘F隊里八九位成員都是像她一樣從外地返鄉(xiāng)的年輕人。“他們大多在外地發(fā)展得很好,卻選擇回到本地,只想一起做些有意義的事。”
從去年9月開始,由孫宏主導拍攝剪輯的短視頻系列已發(fā)布了30多期,聚焦的都是身邊具有正能量的人和事。在她的鏡頭里,既有讓本地人流連的地方小吃,也有藏在深巷里的手藝人;既有默默奉獻的公益者,也有生活拮據卻堅守熱愛的普通人,還有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的年輕人……
定格平凡中的光芒與溫暖
今年初春,孫宏從朋友處得知一位愛畫畫的孤寡老人的故事。驅車前往老人家中時,斑駁的土墻與滿屋色彩鮮明的畫作形成的強烈反差,讓她深受震撼:老人家中沒有像樣的家具,卻整齊碼放著數(shù)百幅栩栩如生的山水花鳥畫。很難想象這些畫作竟出自這位靠打掃衛(wèi)生維生、每月僅掙幾百元的老人之手。
“大爺不太愛說話,卻把所有情感都傾注在畫筆里。”孫宏了解到,老人自幼喜歡畫畫,家里也有很多會畫畫的晚輩,但是他的這個技藝一直被埋沒。多年來,老人的畫作大多隨手贈予親戚友人,從沒想過靠此謀生。
視頻發(fā)布后,后臺瞬間涌來很多私信,都想購買老人的畫。“當時我既高興又擔心,怕老人被騙子盯上。”孫宏特意找到老人的親戚幫忙對接,反復叮囑要保護好老人的權益。她再次回訪時得知,老人已經通過賣畫獲得幾千元收入,雖然依舊寡言,但眼角的笑意藏不住。在孫宏看來,哪怕只能幫到一個人,這件事就值得做。
在蔚縣的街道上打掃衛(wèi)生的魏大爺,不僅唱歌好聽,更寫得一手好字、好詩。“他是那種生活再平凡,也能活出詩意的人。”孫宏說,魏大爺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極具感染力。視頻發(fā)布后,魏大爺特意為孫宏寫了一首詩表達感謝。每逢策劃國慶、春節(jié)等節(jié)日宣傳活動,孫宏都會邀請魏大爺參加。“他總是特別積極,覺得我給他做了一件對他來說很有意義、很好的事兒。”
孫宏還拍攝過一對在街邊賣豆腐干的夫妻,她被老兩口的相濡以沫深深打動:從青春年少到兩鬢斑白,他們守著小攤供孩子讀書,用實在的味道和隨和的性格收獲了十幾年的回頭客。“顧客說,來這兒吃的不僅是豆干,更是一份心情的舒暢。”拍攝結束后,孫宏為夫妻二人拍了張合影,“阿姨拿到洗好的照片時特別激動,說他們這輩子都沒正經拍過合影。”
在記錄中學會熱愛與給予
“沒做這個事之前,我從未接觸過這么多平凡又偉大的人。”孫宏坦言,拍攝過程也是自我成長的過程。采訪公益組織袁會長時,她親眼見到一位貧困阿姨因收到捐贈的電視而手舞足蹈,“當時我眼淚一下子就下來了,才知道自己習以為常的東西,對有些人來說多么珍貴。”從那以后,孫宏不再隨意丟棄舊衣物,而是整齊疊好放進捐贈箱。
在特殊教育機構的拍攝經歷,更讓她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孩子們雖然身體有殘疾,但眼里的光特別亮,每次在街上遇見都會遠遠叫我姐姐。”今年三月,孫宏特意給學校捐了一批畫具。
“做這件事讓我對生活少了抱怨。無論貧窮還是身體欠佳,大家都在努力樂觀地生活,這讓我學會積極面對生活,更覺得沒資格抱怨任何事。”如今,孫宏的視頻在“夕兒甄選”視頻號上積累了很多粉絲,評論區(qū)里隨處可見“每期都看完”“太有生活氣息”“傳播正能量”之類的好評。
“這讓我覺得自己的記錄有了意義,我想用微薄之力,通過鏡頭把這些溫暖的、有力量的故事傳遞出去。”孫宏說,未來她會繼續(xù)帶著這份初心,讓更多蔚縣的好人好事,平凡微光被看見。(記者 李曉利)
【記者手記】
鏡頭里的暖
朋友圈里一條關于民間手藝人的視頻,不經意間撥動了心弦——鏡頭中,一位身居陋室的農村老人,正以畫筆為翼,在平凡生活里編織著熱愛。循著這份感動,我聯(lián)系上了視頻的記錄者,由此認識了90后姑娘孫宏。
一部相機,一顆熱忱之心,扎根家鄉(xiāng)蔚縣的孫宏,始終用鏡頭追尋著那些被時光悄悄藏起的美好。她將街頭巷尾的煙火氣、尋常人間的正能量,一一定格成幀幀溫暖影像,讓更多人看見小城不為人知的光彩。
在她的鏡頭里,蔚縣的魅力從不只限于古老城墻的滄桑、樹花綻放的璀璨,更藏在那些在平凡日子里堅守熱愛的普通人身上——他們用執(zhí)著傳遞溫暖,用堅守點亮生活。而孫宏自己,業(yè)已成為這座小城一道風景,以鏡頭為筆,書寫著屬于這個時代的溫情篇章。(李曉利)
編輯:李雅雯
責編:王衛(wèi)
審核:閆振寰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xié)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