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河悠悠,兩岸林草豐茂、水鳥翔集;永定河四季有水,蜿蜒奔涌,重現出“清波蕩漾映山青”的勝景。
從“河長制”全面落地,到“河長治”深入人心,從制度建立到機制完善,從問題整治到長效管護,白河、永定河的生態蝶變,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下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注腳。
昔日“臟亂差”的河道,如今已成為市民親水樂水的生態長廊;過去“水少斷流”的難題,也隨著系統治理和生態補水得以有效破解。兩條河流的煥然新生,折射出從“有名有責”邁向“有能有效”的治理之變。碧水長流的背后,是一場關于生態理念重塑、制度創新和全民共治的時代答卷。

織密“一張網” 守護水安瀾
按照規定,鄉級河長一個月內需巡河兩次,而在2025年主汛期,赤城縣茨營子鄉黨委書記王新毅幾乎天天都在巡河的路上。
赤城縣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縣屬海河流域潮白河水系,納入河北省河湖保護名錄的河流就有31條,其中黑、白、紅三條主要河道貫穿全境,最終匯入密云水庫,年出境水量約2億立方米,是北京重要的飲用水水源地。
黑河貫穿茨營子鄉13個行政村,今年受強降雨影響,該河成為防汛的主戰場之一。2021年,擔任鄉級河長以來,王新毅天天和黑河打交道,對這條河流的情況了如指掌。2024年汛期期間,黑河水猛漲,一些安全隱患也暴露出來,王新毅一邊巡河一邊記錄,一邊總結經驗、一邊尋找對策。2025年開春,在他的主持下,一項項防汛工程迅速啟動。

首先是“清障”。他告訴記者,以前有不少村民在河道內占地種樹,河水流量一旦增大,由于樹的阻擋,不僅嚴重影響行洪,甚至導致河水漫過河堤,對莊稼和村莊產生威脅。面對這一歷史遺留問題,王新毅積極上報,果斷決策,最終清理了3200余棵阻水林木。同時對個別村民偷設的阻水設施,進行了及時發現及時拆除。
其次是疏浚,他說:“受到去年山洪的影響,主河道淤泥堆積嚴重,尤其是大橋兩側,我們用了將近兩個半月的時間,在村莊、大橋周邊等點位清理了4000多米的河道淤泥,雖然工程量大,但挖深加寬的河道,極大提高了行洪能力,有效應對了今年河道流量增大的問題。”
他還申請并整合資金,將去年洪水沖毀的部分堤壩進行維修加固,維修了近千米。

今年汛期,遇到強降雨天氣時,王新毅以“河道為家、防汛為令”,與其他河長日夜堅守在河道邊。他還調度了3臺鉤機分別停放在三道河橋、茨營子村大橋和河口大橋邊上,一旦出現河水攜帶樹木等漂浮物下來,便及時打撈,避免橋洞堵塞、行洪不暢的問題出現。一系列舉措的實施,讓茨營子鄉安全度汛。
赤城縣境內河谷縱橫,如何做到100%管護,河長制是破題之道。縣水務局河長辦主任周治介紹:“自河長制工作推行以來,我縣建立了三級河長組織體系,由縣委書記、縣長擔任雙總河長,全縣共設置河長460名,其中縣級河長21名、鄉級河長120名、村級河長319名,選聘河湖巡查員1386名,推動三級河長常態化巡河,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網格化河湖管控單元。”
織密河湖管護“一張網”,護好一河清水潤京源。赤城縣的治理實踐,是我市全面推行河湖長制成效的縮影。
?河長制主要圍繞加強水資源保護、河湖水域岸線管理保護、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及執法監管任務六大核心領域?開展工作。
我市以治水興水為戰略引領,堅持高位推動、上下聯動,全面推行河湖長制以來,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市級總河湖長,高位推動全市河湖長制工作。縣鄉村分級分段設置河湖長,建立“市、縣、鄉、村”四級河湖長體系,實現了河湖管護全覆蓋。
在市級“領頭雁”的帶領下,19個縣區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全部擔任縣區級雙總河湖長,形成了市縣鄉村“縱向到底”的工作格局。在體制機制建設方面,我市通過組織培訓、專項行動、清單化管理等舉措,不斷提升河湖長履職能力,推動全市河湖治理從“有名有責”向“有能有效”轉變。
市河湖長制辦公室提早謀劃,搶先部署,每年年初圍繞年度工作任務印發年度河湖長制辦公室工作要點,簽發總河湖長令,著力推深做實年度重點工作,并及時組織召開全市河湖長制重點工作部署會,進一步明確重點任務,強化工作舉措,狠抓工作落實,確保不折不扣的完成省級部署的各項重點工作任務。
從茨營子鄉黑河綜合治理,到全域“河湖一張網”的高效運轉,我市數千名市縣鄉村河湖長,近萬名河湖巡查員守護住河湖“最后一公里”。
打好“組合拳” 合力保清流
“河流是一方土地、一方人民的血脈,保護好河流就是保住了根本和未來。”這是陽原縣井兒溝鄉上八角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胡俊委時常對村民說的話,也是他時刻銘記于心并付諸行動的堅定信念。
2022年,胡俊委接手上八角村河湖長工作后,深知守護好一方水域責任重大。他每日在桑干河畔踱步、沉思,一條條護河思路、舉措涌上心頭,并立即付諸行動。

先制定《護河公約》,讓村民明確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公約規定,禁止向河道、河岸、如意湖亂丟垃圾、亂排污水;嚴禁在河岸、湖坡私搭亂建、亂堆雜物、亂墾亂種;堅決杜絕使用電魚等手段破壞河道生態……為讓公約深入人心,他利用廣播、微信群、村民代表會等多種渠道,廣泛宣傳,極大增強了群眾保護水環境的意識。
與此同時,胡俊委還成立了護河巡查小分隊,專門針對村民偷排污水、亂丟垃圾等違規現象進行巡查。一旦發現問題,立即依照公約進行教育和處罰。他堅持定期巡查河道,合理安排巡河員每天不間斷巡視,原本荒草叢生的河堤,硬是被他們踩出了一條小路。自2022年以來,他們累計整治河灘亂墾亂種24100平方米,清除河坡亂堆垃圾103噸、亂放雜物107處,拆除河渠內攔網、地籠攔水壩54處。經過長期不懈的努力,如今轄區內13.4公里的桑干河段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河道坡岸整潔美觀,水環境質量大幅提升,真正實現了“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目標。
全面推行河湖長制,目的是貫徹新發展理念,以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為主要任務,構建責任明確、協調有序、監管嚴格、保護有力的河湖管理保護機制,為維護河湖健康生命、實現河湖功能永續利用提供制度保障。
我市先后出臺了《張家口市實行河長制工作方案》《河長會議制度》《張家口市河湖清理行動工作方案》《張家口市實行湖長制工作方案》等,市人大圍繞河湖管理進一步強化地方立法,先后頒布施行了《張家口市地下水管理條例》《張家口市河道和水庫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為加快推進河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撐,河湖長履職更加規范,處理問題更加高效,全市地下水管理、水庫河道岸線管護有法可依。
每次巡河時候,胡俊委習慣性先打開手機APP“河掌云”,和他一樣,全市河湖長都得使用手機APP“河掌云”開展巡河調研,該APP具有記錄時間、問題上報、數據上傳等功能。這既是對河湖長工作期間的監督,也為河湖長巡河發現問題及時上報、及時處置提供了便利。
為解決跨界河流管護難題,2023年以來,我市與山西省大同市、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共同建立跨界河流聯防聯控聯治機制,深化聯合治理,推動三地在管河護河工作上的統一規劃、調度、管理和治理,全面提升河流管理保護水平,筑牢永定河上游生態屏障。與承德市,北京市延慶區、密云區、懷柔區建立“兩市三區”聯防聯控聯建工作機制,涿鹿縣與保定市淶水縣建立上下游聯合執法機制,統籌上下游、左右岸,為共同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提供機制保障。

畫好“路線圖” 打造幸福河湖
水清岸綠、百鳥翔集,置身于涿鹿桑干河國家濕地公園,仿佛走進一幅靈動的山水畫卷中。
每天,太陽剛冒頭,管理中心主任楊國慶就開始了一天的巡河路。他哼著歌兒,挎著相機,背著望遠鏡,騎著自行車,走走停停,一邊巡查河道,一邊觀察鳥類,不知不覺中,一走就是20多公里。
“現在巡河和以前不一樣,以前重點查是不是有亂采砂石、亂扔垃圾、亂排污水的情況,現在濕地生態好了,鳥兒越來越多,護鳥成了主要任務之一。”他說。
濕地公園變美的同時,來此游玩的市民也越來越多,人們在此環湖騎行、跑步、跳舞,享受著親水樂水的愉悅和好生態帶來的好日子。

在當地人的印象中,以前河道內采砂坑遍布,生活垃圾堆積,環境問題突出,誰也不愿靠近河道。
2016年,《永定河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總體方案》開始實施;2017年,涿鹿桑干河國家濕地公園正式批建;2019年,桑干河綜合整治工程開始,幾年來,涿鹿縣打響一場又一場流域生態環境攻堅戰,桑干河水生態環境明顯提升。
如今,濕地公園吸引了150多種野生鳥類來此棲息,包括黑鸛、大鴇等國家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近30種。出界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2024年提升至Ⅱ類。
河湖治理,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也是一項惠及民生的幸福工程。
我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以建設“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為目標,不斷完善河湖長制體制機制,持續推進“碧水行動”,繪就更加亮麗的水生態畫卷,讓每一條河都成為流動的風景、民生的福祉和綠色的未來。

2024年,我市在原有6條省級幸福河湖的基礎上,新增了22條省級幸福河湖,累計建成28條幸福河湖,居全省第一。
在全面推行河湖長制過程中,建立“多長”協調聯動機制,提升河湖法治管理水平。市河湖長制辦公室與市公安局、市檢察院、市法院、市司法局建立“河湖長+警長+檢察長+法院院長+律師”協調聯動機制,為全市河湖管理提供司法保障。“多長”聯合開展地下水綜合治理、水源地保護等專項行動,督促治理恢復被污染水源地、清理污染和非法占用河道等諸多問題。
赤城縣充分發揮河湖長制作用,狠抓河湖庫“四亂”(亂占、亂采、亂堆、亂建)問題清理整治,著力強化河湖保護。針對重難點問題,縣級河長掛帥集中攻堅,縣河長辦組織農業農村、生態環境等部門,結合人居環境整治、水生態保護等行動同步開展問題清理,形成工作合力。2019年以來,累計清理整治侵占破壞河湖庫的“四亂”問題600余個,清理河道內垃圾、渣土13.4萬立方米,拆除河道周邊違建3.5萬平方米,規范化整治入河排污口1處,整治遺留非法砂場36家,拆除采砂設備40臺,清運廢渣110萬立方米,實現“四亂”問題動態清零。該縣河湖庫“四亂”問題清理整治經驗在全國推廣。

如今,赤城縣依托白河良好的水生態環境,打造集生態觀光、休閑度假、現代農業于一體的生態經濟帶。人民群眾暢享著碧水藍天帶來的幸福感與獲得感。2024年,赤城縣白河被評為“河北省幸福河湖”。(張鳳燕 閆宗春 仝輝 王怡寧)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