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壩上初秋微涼,滿載生菜、西藍花、大娃娃白菜等冷鏈運輸車早已啟程:或跨越山海、遠渡重洋,將蔬菜運抵韓國、泰國、越南等國家;或一路南下,直抵粵港澳大灣區;或就近供給,穩固京津冀蔬菜供應鏈……
曾作為“首都菜園子”的張家口,正依托過硬的蔬菜品質和成熟的冷鏈物流網絡,從區域供應邁向國際舞臺,將“壩上蔬菜”的品牌影響力,深度融入更廣闊的區域經濟版圖。
跨山越海銷國外

走進沽源縣三源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源”公司)生菜包裝車間,工人們正在進行產品分揀、稱重、包裝和裝箱。這些從大棚、大田采收上來的沾著晨露的生菜裝在塑料筐里,在冷庫進行真空極速預冷后暫存,冷鏈運輸汽車就停在冷庫門口,一箱箱生菜裝車后將跨山越海運往韓國。
“三源”公司是一家集種植、加工、海內外營銷為一體的外貿型農業企業,主要生產西藍花、結球生菜、西芹等錯季蔬菜,是當地擁有進出口權的蔬菜保鮮加工企業之一,建有10個冷庫,可同時存放50至60噸蔬菜,生菜和西藍花運到冷庫后,當天或第二天即可進行冷鏈運輸。
該公司在韓國可樂洞農批市場設有客戶經理和專門的銷售門店,他們通過尋找合作方,采用冷鏈汽車運輸方式,將生菜運輸到秦皇島、營口、威海等沿海城市,然后通過海上運輸到達韓國的仁川港和平澤港,到港時間為4天。“固定訂單銷售占比80%左右,去年公司出口銷售額為260萬美元。”該公司貿易部主任李婉婷說。
冷鏈運輸汽車司機告訴記者,裝箱的生菜重量分為10公斤、9公斤和7.5公斤,其中10公斤生菜每輛車可裝1242箱,9公斤的裝1408箱,7.5公斤的裝1664箱,其中7.5公斤生菜為精品蔬菜,用塑料袋包裝,保鮮時間更長。西藍花在運輸過程中需加冰保鮮,每箱裝8公斤,每車可裝1188箱。
“現在,蔬菜都銷售得差不多了。”周永春告訴記者。他是張北縣二泉井鄉黑城子村黨支部書記。他介紹,當地種植的生菜、大娃娃白菜、甘藍等出口韓國、泰國、越南等國家,今年生菜種植了1000畝,畝產2500至3000公斤;大娃娃白菜種植了100畝,畝產約0.5萬公斤。每顆生菜重量約為0.65公斤;每顆大娃娃白菜重量約為0.8公斤。今年我國海運船班增加,船班時效更穩定。主要出口港為天津港、秦皇島港和青島港,現出口業務韓國占比較大,目的港為韓國釜山港、平澤港和仁川港,到港后運到樂天集團、三星集團和LG集團等旗下工廠進行再加工,切成絲配送到快餐店;少量蔬菜進入韓國各大拍賣市場,以拍賣方式出售。大娃娃白菜運到韓國后,當地人將其作為烤肉、火鍋的配菜來食用。
周永春還說,蔬菜采收后進入工廠分揀、包裝。正常情況下,生菜在冷藏庫3℃環境下,可儲存一星期左右,通過真空遇冷機快速降溫處理后,可儲存20天左右,延長了貨架期。今年,當地出口韓國生菜達1000噸以上,每噸生菜創匯800美金。生產的甘藍通過天津港、青島港運到泰國曼谷、越南胡志明市,銷往越南的蔬菜也可通過陸路運輸,從張北運送到廣西憑祥市,通過友誼關出口到越南,陸路運輸要經過兩天兩夜。
浩豐(張家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壩上種植蔬菜已有20余年,分別在尚義縣八道溝鎮武家坡村和七甲鄉大六號村建有種植基地,在大田和大棚種植生菜,產量達9000多噸,其中大田產量占比80%;大棚占比20%。
該公司負責人王剛說:“以前我們生產的生菜、散葉生菜僅在國內銷售,從2006年起,我們開始做外貿生意,將生菜、散葉生菜出口到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在這些國家,生菜經鮮切用于制做漢堡,當地人還把生菜做成沙拉,在烤肉時用生菜卷肉吃。尚義縣生產的生菜深受上述國家消費者的喜愛。”
遠銷粵港澳大灣區

在沽源有一種奇特景象,就是為保障蔬菜運輸而采用天然凍冰方式,往往從三九天開始凍冰,用盒子一層一層向上凍,每天凍10厘米,一直到冰垛高達2至3米。為避免次年天熱凍冰融化,還在冰垛上覆蓋舊棉被和草墊,這種凍冰方式主要用于西藍花、萵筍等蔬菜運輸保鮮。壩上地區也有制冰廠,用粉碎機將冰塊打碎,生產冰瓶,菠菜、香菜等細菜運輸需加冰瓶,將冰瓶放在盛裝蔬菜的泡沫箱內,可保存10天左右。
郭玉秀是沽源縣二道渠鄉二道渠村蔬菜經紀人,她告訴記者,從6月20日開始,河南、山東等地菜商來沽源收菜,一直持續到10月10日,主要收購西藍花、散花、甘藍等大路菜。郭玉秀將當地蔬菜種植戶的散花收上來,然后調配給外地菜商,每天經她之手調配的散花達5萬斤,最多時超10萬斤。
“我大都收購品質好的上等蔬菜,然后以低于市場價0.1元售給外地菜商。有的蔬菜不用打冷,直接發往北京新發地;山東壽光的菜商到了收菜季節,干脆住在沽源,每天下午收上菜,然后入庫打冷,第二天再運走。一輛長6.8米、寬4.2米的貨車可以裝0.5萬公斤散花。等壩上蔬菜收購得差不多了,外地菜商再從延慶、赤城等地調菜到壩上,利用當地冷庫將蔬菜打冷后再外銷。
“三源”公司生產的西藍花銷售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國內一、二線城市,公司在這些城市的蔬菜大型批發市場均設有檔口,去年該公司成為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通過“三源”品牌建設,帶動蔬菜銷售價格提高30%左右。
由于“三源”公司在當地種植蔬菜歷史長達20余年,帶動了農戶種植及蔬菜產業發展,每年收購農戶蔬菜2000至3000噸,引導當地農民進入國內、外市場,解決了長期以來困擾農戶“小生產”與“大市場”難以對接等實際矛盾,農民增收3至5萬元。
沽源縣農業農村局特色產業科科長任潤民介紹,今年,沽源縣蔬菜種植面積33萬畝以上,其中設施蔬菜達4.5萬畝,蔬菜品種有生菜、西藍花、大白菜等30余個品種,每年產量達160萬噸以上,主要銷售到北京新發地、山東壽光等地,出口量占蔬菜總量的10%左右。
在尚義縣石井鄉盛譽農業種植基地,一排排高標準設施大棚首尾相接,整齊劃一地排列在地頭。2022年,當地建成50個高標準設施大棚,并引進羊肚菌種植,壩上冷涼氣候非常適宜羊肚菌生長,首次試種就獲成功,產品受到市場認可。羊肚菌每年11月至次年5月種植,在羊肚菌下市后,利用種植空擋,在6至10月輪作西紅柿、黃瓜等果菜類蔬菜,大棚內形成了四季循環種植。“羊肚菌畝產350至400公斤,主要銷往南方城市,每公斤可獲利110元左右。”盛譽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趙建明告訴。
在崇禮區紅旗營鄉現代農業示范園內,500多個三層膜大棚格外醒目,棚內種植著彩椒和泡椒,因早栽1個月,晚收1個月,增加了彩椒與泡椒的產量。“一株彩椒秧子產2.5至3公斤彩椒,每畝地產彩椒精果3500至4000公斤,現在彩椒已上市一個月了;一株泡椒產2公斤椒果,今年基地種植了20萬株泡椒,市場行情都不錯。公司自產自銷,由于崇禮彩椒在果形、口感、色澤和維生素含量上都很好,通過北京新發地蔬菜市場設立的2個檔口,將崇禮彩椒銷往深圳、石家莊、天津等地。”崇禮萬家樂蔬菜有限公司經理袁進蓮介紹。
位于宣化區趙川鎮的張家口精科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入選了張家口第一批市級現代農業示范園區,這里從事有機蔬菜種植,主要生產黃瓜、西紅柿、生菜等20余個蔬菜品種,擁有49座有機溫室大棚和10座春秋棚,在有機溫室大棚里,每年果菜類蔬菜可種植2茬、葉菜類蔬菜可種植3茬;春秋棚種植1茬蔬菜。公司負責人閆鵬告訴記者,今年前6月,通過會員、超市特供、直營店以及抖音線上會員等途徑,銷售蔬菜15多萬公斤,其中70%的蔬菜是通過線上銷售的,其余的為訂單銷售,主要銷往山東、北京等地,另外在市區和宣化的超市設有有機蔬菜專柜。
近半蔬菜進入京津冀

尚義縣茂鑫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蔬菜供京基地建在該縣小蒜溝鎮小蒜溝村,基地占地350畝,建設了252個大棚,全部種植彩椒。
該公司總經理韓小軍介紹,在沙地上種植彩椒,由于透氣性好、地溫高,適合其生長,至今已種植了8年。一棵秧子上可接2公斤彩椒,畝產達0.5萬公斤。今年因前期氣候冷涼,中晚期溫度高等因素影響產量,預計全年產量130多萬公斤。現在市場上黃椒價格為每公斤14元;紅椒價格為每公斤8元,通過蔬菜經紀人銷售,該蔬菜經紀人在北京新發地市場設有彩椒銷售檔口,尚義基地80%的彩椒銷售到北京,其余銷售到天津等地。早上在尚義采收,下午發車,次日凌晨就可在北京上市。

走進張北縣郝家營鄉三義美村現代農業園區,園區規劃占地1萬畝,現已完成一期建設,面積為4167.4畝,建設了1249個春秋棚,每個大棚占地1.3畝,園區分育苗生產區、西瓜生產區、葉菜和果菜生產區。
三義美村黨支部書記閻彪告訴記者,在葉菜、果菜生產區主要種植冰草、茼蒿、芹菜等蔬菜。冰草生長期為1個月,每年大棚可生產4茬,今年200余個大棚種植冰草,一個大棚一年可生產4000公斤。700多個大棚種植茼蒿,每畝地年產茼蒿0.75萬公斤。150個大棚種植芹菜,其中香芹生產2茬,每畝地年產0.85萬公斤;大桿芹為1.2萬公斤。園區蔬菜采用自產自銷,銷往山東、北京等地,從2022年起,當地與外地客商合作,建設園區、生產和銷售蔬菜,外地客商在國內各大蔬菜交易市場均設有檔口,冰草主要銷售到山東;芹菜銷售到北京,從5月中旬上市,一直銷售到10月底。園區建有7個冷庫,蔬菜經分揀、預冷、暫存后,通過冷鏈運輸車一天一夜即可將蔬菜運送到國內各地。
常珍蔬菜公司在康保縣二號卜鄉戈家坊村建設了50個有機蔬菜大棚和1棟育苗溫室,種植西紅柿、辣椒、黃瓜等上百種有機蔬菜,去年蔬菜產量達300噸。該公司負責人郝昌勝說:“我們生產的有機蔬菜,從康保通過汽車4小時運到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然后空再運到上海,每次空運1至2噸蔬菜。有機蔬菜坐飛機到上海,進入當地超市,然后出現在上海市民的餐桌上。”種植基地有40余人,每年往返于康保和北京順義兩地種植蔬菜,8月底前往北京順義,當地有100畝的蔬菜種植基地,還有蔬菜加工車間,蔬菜采收后,當天下午就可進入北京的80多個超市;次年3至6月農民再陸續返回康保種菜。
市農業農村局特色產業科負責人介紹,2024年,全市蔬菜銷量為541萬噸,其中,本市銷售占全市銷量比例為11.9%;銷往外地占全市銷量比例為88.1%。外銷主要銷售地區按照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為京津冀46.9%、山東和河南17.35%、江浙滬12.8%、國內其他地區7.85%、外貿出口3.2%。
全市蔬菜流通主要依靠直銷、經紀人銷售及其他3種渠道。直銷方式占全部銷售量的34.1%,分別是訂單種植銷售占比8.65%,外地客商流轉土地種植并轉運銷售占比21.8%,電商直銷占比3.65%。通過經紀人銷售占比60.5%,其中由本地企業或經紀人收購后通過自有渠道銷售的占比28.2%,外地客商通過我市經紀人(代辦)銷售的占比32.3%。其他方式如銷售給本地農貿市場或農戶擺攤零售占比5.4%。(魏民 溫雅茹 趙晨陽 翁曉靜 史惠英)
編輯:李雅雯
責編:王衛
審核:閆振寰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