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永報道 在全國足球振興發展中,體校被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在校園足球和職業俱樂部精英梯隊這兩個層面之外,體育系統下轄的體校也將承擔青少年足球發展的重任。
但體校如何搞好足球,又有不小的爭議。記者曾經歷過一次對話,對話的雙方是地級市的體育層面主要負責人,一位是三大球中心負責人,一位是體校負責人,體校方面認為,在加強場地、教練、教師的前提下,在體校構建全建制隊伍,可以全面提升足球水平;三大球中心方面則認為,重點還是要加大校園足球的普及,完善城市青少年賽事體系,進而構建完善建制的隊伍。
體校方面認為,體校是體育系統可以完全掌控的,也曾經培養出很多非常優秀的運動員,足球培養自然也沒有問題;三大球中心方面則認為,足球是團體項目,通過擴大普及實現選材才是真正的提升之路,體校模式目前來看更適用于女足發展。
歸納來說,體校看重“組隊+訓練+提升”之路,三大球中心看重“普及+選材+提升”之路,當然,雙方仍舊有重合點所在,并非完全割裂。當時的討論中,記者完全傾向于“普及+選材+提升”這一條道路。
此次對于張家口市的足球探訪,張家口市在體校層面的改革其實更值得借鑒,歸納起來實際上是“校園足球+大體校+精英體校”聯合模式,其實也將上述討論雙方的觀點有力結合起來:(一)構建完善的校園足球發展體系,包括貫通體系和青少年賽事體系;(二)原有的市體校進行“大體校”改制,市體校由單純的訓練職能全面轉向管理職能,通過場館統籌、人才孵化、等級評定等措施,全面引導校園足球、青訓和社會足球發展;(三)新建的張家口市冰雪運動學校則聚焦精英青訓。
有關張家口市冰雪運動學校,在上一篇(《超越政策的“3+4”背后,是張家口堅定的足球夢》)我們已經進行了全面解讀。本篇文章,我們重點介紹張家口“大體校”改革及校園足球發展。
張家口市體育局并沒有三大球中心或者足管中心,這實際上也是很多地市級體育局的普遍現狀——很多地市并沒有獨立的體育局,而統一設置了教育體育局。在這種情況下,張家口市足球運動管理歸屬于體育局青少年體育科,張家口市體校亦歸屬其管理。
為了全面統籌全市足球發展,張家口市體育局進行了“大體校”改革,市體校訓練職能全面向管理職能轉變,成立了“四部四中心”:綜合部、青少年運動技能管理部、場館管理部、運動員管理部,青少年運動推廣中心、大清河競技人才服務中心、俱樂部規劃發展中心、訓練示范中心。其中綜合部為保障部門,原有的體校訓練職能下劃到訓練示范中心,實行項目負責人制。其他三部門三中心則側重于管理功能,主要職能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開展各項目青少年運動技能等級評定。以大體聯的標準為基礎,設置三等九級,1到3級為入門級,4到6級為提高級,7到9級為專業級。其中的3級和4級作為小升初和初升高的必備條件。在等級評定的基礎上,張家口市建立了“青少年運動技能等級”人才庫,收錄3級及以上的青少年信息,動態更新。依托這個體系,實現體育特長生選拔,實現跨學區合理流動。
(二)全面加強教練員隊伍建設。市體校教練全面支持校園足球工作,12名市體校教練進入首批11所小學開展校園足球運動,并對其全面進行評定,更新激勵機制,激勵機制改革后獎金最高的提高了3倍。同時出臺適用于張家口自身的教練員等級培訓,分為ABCD四級,中國足協的教練員證書可提一級認定,唯有取得D級證之后才可以在張家口執業,由此教練員從2018年的40人增加到目前的464人,未來張家口市將推動中國足協教練員等級培訓。大清河競技人才服務中心主要是孵化功能,面向退役運動員和引進的教練員提供扶持,同時把沒有場地資源和運營經驗的教練納入中心,為孵化俱樂部積累經驗。
(三)統籌場館建設、維護和利用。推動場館免費或低價向青少年開放,推動學校足球場向社會開放,通過場館補貼政策鼓勵社會體育俱樂部投資建設足球場,并推動104塊社會投建足球場重點面向青少年低價或免費開放。
(四)全面推動社會體育俱樂部發展。首先實施俱樂部評星,按照得分情況由高到低評為1到5星,獲得星級評定的俱樂部教練員入校培訓享受20到100元的補貼,目前已經有21家體育俱樂部的61名教練員進入54所學校開展校園體育,帶動15萬人次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社會體育俱樂部注冊運動員達到一定數量可獲得2萬元獎勵,可以和市體校及冰雪運動學校共同競爭省級以上賽事參賽資格,同等報銷,同等獎勵,以此激勵社會體育俱樂部做強做大。
“‘大體校’改革的初衷是改變過去體校單一的訓練模式,為張家口青少年足球和社會足球的發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張家口市體育局青少年體育科科長劉康告訴記者。實際上,“大體校”改革之后,張家口市體校和張家口足協的分工在于,后者更專注于賽事發展。
張家口市“大體校”改革也獲得了國家體育總局的關注,在總局相關會議上進行了專題發言,其模式更在國家體育總局網站進行了專題介紹:“機構改革促發展,針對青少年體育后備人才選拔圈子小的問題,張家口將市體校訓練職能向管理職能轉變,實現了青訓培訓主體大幅增長,有效激發了青少年參與訓練的積極性,建立了金字塔形后備人才培養模式。”
貫通體系是青少年足球發展的保障體系。在足球層面,張家口市目前的布局是:11所小學開展啟蒙;初中以第十九中和冰雪運動學校(初中部)為核心強化技能,高中則由市一中開展女足運動,宣化一中發展男足,冰雪運動學校聚焦精英發展并專向育才。在普及層面,張家口市青少年足球俱樂部和青訓機構達到了79家,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98所。
在市體育局的統籌下,張家口足協把所有足球正式比賽全部納入張家口市足球超級聯賽(以下簡稱“張超”),分為青少年組和社會組。社會組我們在隨后的版面中會有詳盡的解讀。
青少年組分為幼兒組、小學組、初中組、高中組和大學組5個組別。幼兒組為5人制比賽,16支球隊120場比賽;初中組為11人制,20支球隊44場比賽;大學組4支球隊6場比賽。小學組規模龐大,分為市區組和縣區組,設置U8到U12共5個年齡段,U8和U9為5人制比賽,U10到U12為8人制比賽。市區組77支球隊562場比賽,縣區組108支比賽300場比賽,兩者賽制略有不同:市區組直接進行單循環,縣區組則是分組+排位賽。
2025年度,張家口市把“張超”高中組升級為周中周賽主客場賽制——這也是目前公認的校園足球最佳賽事模式。一般來說這個賽制在小學和高中更容易實施,小學場地要求低,高中一般都有標準場地,相反初中實施的難度極大,一般位于老城區的初中大多沒有標準11人場地。
目前,2025賽季“張超”青少年組為246支球隊1132場比賽,社會組則是336支球隊1345場,換而言之,2025年張家口要進行2477場足球正式比賽,這還不包含友誼賽。為了確保“張超”青少年組和社會組賽事的順利進行,張家口足協擁有全職辦賽人員5人,兼職辦賽人員8人,注冊裁判員95人。
“這個賽事體系,是體育局和教育局在第二次體教融合聯席會議上確定的。為了張家口足球運動的發展,兩個部門通力協作推動賽事資源整合。體育部門負責辦賽,教育部門協調學校組織參賽,實現了教體兩部門的辦賽統籌,節約了成本,避免了重復參賽,實現了聯合培養。”張家口市政協副主席、體育局局長郭志煒表示。
編輯:李雅雯
責編:王衛
審核:閆振寰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