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新聞網訊:如今,智能化技術已在各大醫院普及。 在年輕人眼中,現在看病流程變得越來越便利,但對老年人來說,各種掃碼操作令他們困擾。連日來,記者走訪發現,“碼上”就醫,對于一些老年人來說不容易。
■聽一聽
患者崔先生不知掃碼多等2小時
3月14日,72歲的崔先生覺得胸悶氣短, 還有點咳嗽。子女工作忙碌,又要照顧孩子, 他不愿意打擾他們, 便獨自到醫院就醫。窗口掛號、候診、就診、繳費等,雖然耗費些時間,但一切進行的很順利。 做完血項檢查后, 崔先生來CT室前,找了一個座椅開始等著拍胸片。 他原以為繳了費,等著叫名字就行。然而,事實并非如他所想。
幾位老人正在琢磨如何掃碼取藥。 王曉娜 攝
一個小時過去了,檢查室病人進進出出, 始終沒叫他。“比我晚來的人都做完檢查走了, 還沒輪到我,趕緊問了工作人員,才知道現在和以前不同,拍CT前要在自助機上掃碼報到, 掃了碼的人信息才錄入系統。 ”崔先生感嘆,六七年沒來醫院, 沒想到候診方式早就變了。 現在醫院很多檢查項目都要掃碼預約、掃碼報到,智能化就診。因為不知情,崔先生也沒及時向工作人員咨詢, 盡管第一個在診室外等候, 卻是最后一個做檢查,白白多等了兩個小時。
患者耿女士不會掃碼來回排隊
相比崔先生的無奈,耿女士的就醫經歷更多的是茫然。 頭一次來市里的醫院, 她對眼前的各種掃碼,簡直是一頭霧水。
69 歲的耿女士是陽原縣人,3月初,老伴突然全身浮腫、乏力,縣醫院大夫建議到市里大醫院診治。兒女都在外地工作,疫情原因無法回家, 耿女士和老伴第二天坐車來市里看病。
“智能手機孩子給買了,可我用不轉。疫情這幾年, 去哪里都要出示健康碼, 真是一遍遍學, 才弄會。”耿女士說,進了醫院,掛號排隊的人太多, 她問了醫院服務人員, 被告知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自助機和窗口三種方式掛號。自助機掛號繳費時,需要掃碼支付, 但耿女士手機沒有綁定銀行卡, 這些功能她不會用。初來乍到,防范意識極強的她, 不敢讓周圍人幫著綁卡, 只能排隊。
排隊掛號、繳費,掃碼取藥、檢查,自助打印化驗報告……一項項檢查,把耿女士弄得暈頭轉向,文化水平不高的她, 為了給老伴看病只能咬牙堅持。“老伴有白內障,小一點的字看不清, 我一個人樓上樓下來回跑。全憑一張嘴,走哪兒問哪兒, 一次沒懂多問幾人。 ”
■看一看
老年患者為“碼”所困
醫院智能化, 在老年人看來是一道新的難題。被“碼”所困的他們如何就醫?近日,記者走訪了我市部分醫院和患者找尋答案。
3月18日,在市內一家醫院門診大廳, 前來就診的患者有很多。 醫院推行的掛號方式有窗口人工、微信公眾號預約、自助機操作三種。記者注意到,在窗口排隊掛號、 繳費的人多為中老年人, 年輕人大多選擇在大廳自助機進行。 “我有慢性病,每個月都得來醫院開藥。 現場排隊掛號,等的時候太長,女兒會提前在網上掛號,我自己來。 ”73歲的郝先生告訴記者,他月月來,漸漸熟悉了就醫流程。 可要是第一次來看病的老人,沒人陪著,就會不知所措。
醫院服務人員教人們自助掛號。
3月21日,在位于橋東區的一家醫院, 記者見到帶著3歲的孫女就醫的老人于女士。 孩子忽然嘔吐腹瀉, 她的父母碰巧工作都在縣區, 不能及時趕回來。“孩子媽媽網上掛了號, 把掛號憑證截圖發到我微信上, 我拿著圖片帶孩子來看病。 我們直接到了診室門口, 可顯示屏上沒有孩子的名字。 一問才知,手機預約后,要先到大廳自助機上取號, 憑掛號條才能就醫。”于女士又抱上孩子, 找大廳服務人員幫忙, 取了掛號憑條才去就醫。
為了讓更多人, 特別是老年人順利就醫, 各大醫院都安排志愿者、 服務人員幫助老年人操作。 記者發現,醫院每一樓層、每一臺自助設備附近都有服務人員。 在醫院一些醒目位置, 也貼有標識和相關文字說明, 可這對不識字或眼神不好的老人來說,效果甚微。
“我們每天一刻不歇在教大家怎么掛號、繳費,總在答疑解惑, 可還是免不了有人不會, 有人不問我們。病人太多了,總有顧及不到的。”一家醫院自助機前的服務人員表示,如果是自費患者, 不需醫保報銷, 用手機公眾號支付或自助機繳費最方便,一兩分鐘就可以完成。
■探一探
掃碼就醫難在哪兒?
多數老年人覺得掃碼就醫難,難在哪兒?
記者采訪發現, 主要是以下幾點: 有些老人沒有智能手機, 他們習慣了出示身份證 “走天下”;有些有智能手機的老人,要么不會操作, 要么擔心失誤, 更傾向于傳統的窗口掛號繳費。 隨著網絡詐騙案例增多, 一些謹慎的老年人, 寧愿長時間排隊窗口辦理, 也不會將銀行卡綁定手機上操作。 也有部分老人表示, 上了年紀眼花耳背反應慢, 自助操作學不會也總記不住, 就放棄了。更有人直言,如果手機支付遇到問題或者掛號失敗, 還得去醫院窗口解決,本來身體不適去求醫,沒心情也沒精力去浪費這個時間。
■學一學
咋用手機掛號就醫?
據了解, 目前各大醫院都有微信公眾號, 可以通過手機預約掛號。 具體操作如下:
微信搜索醫院的公眾號并關注→綁定患者醫保卡或就診卡→點擊預約掛號→進入頁面選擇需要就診的科室及醫生→掛號成功, 進行繳費→繳費方式可微信錢包或微信關聯的銀行卡進行支付→憑借掛號信息就診 (有個別醫院需先到醫院自助機打印掛號憑條)→醫生開具檢查項目繳費后, 各項檢查前需掃描處方單右上角的條形碼進行錄入登記→檢查完畢后憑條形碼, 在指定時間到自助報告打印機掃碼打印結果。
■說一說
市民王女士:“無論是社會還是家庭, 都應該等一等老年人的步伐, 給他們學會多留些時間。 父母上歲數, 接受新事物能力減弱, 身為子女要多些耐心,一遍不會多教幾遍,再不行就把步驟詳細地寫在紙上,老人隨時可以看。 ”
市民郝先生:“有的老人不愿意關聯銀行卡,擔心不安全或忘記密碼,子女可以給他們的微信錢包充些錢, 設置指紋支付方式。父母上了年紀,他們的想法很簡單:老有所依!尤其身體不適時,更應關心,帶著老人去看病。 ”
市民劉女士:“人口老齡化,就醫問題需要社會各界關注。有的地市為老人看病設立綠色專用通道,簡化就醫流程;還有的醫院增設志愿者和服務人員;在一些大城市還衍生出了陪診員這一新型職業,這些經驗我們也可以借鑒。 ”(記者 王曉娜)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