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國北方地區經歷明顯降溫,開啟“速凍”模式,很多人表示直接從短袖換上羽絨服。氣象監測數據顯示,受多股冷空氣持續影響,截至10月20日,氣溫0℃線已抵達華北中部一帶,北京南郊觀象臺最低氣溫達到-0.5℃。
針對公眾關注的“今年是否將迎冷冬”等熱點問題,記者采訪了相關專家。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預測室高級工程師李多介紹,10月以來(截至10月19日),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河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16個北方省份的平均氣溫為10.4℃,與常年同期(10.2℃)基本持平。不過,黑龍江大部、內蒙古東北部和西部、河北中部和南部、河南大部、山東西部、寧夏大部、甘肅北部、新疆北部等地的氣溫較常年略偏低。
10月以來,北方地區降溫的原因是什么?李多解釋,北極與中緯度的氣壓變化通常有“蹺蹺板”式的聯動變化,氣象上稱之為“北極濤動”。10月上旬后期以來,“北極濤動”由前期正位相轉為負位相,極渦分裂南下,積聚在北極地區的冷空氣隨之向中低緯度地區擴散;同期,烏拉爾山阻塞高壓出現階段性活躍,有利于引導冷空氣向南侵入我國北方地區,導致10月9日至10日及18日至19日出現兩次冷空氣過程,是造成北方地區降溫的直接原因。
此外,今年夏季以來,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持續偏強偏西偏北,低緯度暖濕水汽沿副熱帶高壓外圍向北輸送,與冷空氣在北方地區交匯形成連陰雨天氣,也是導致氣溫持續偏低的重要因素。
專家表示,此輪寒潮與往常略有不同的地方,是“滲透式”的弱冷空氣不斷補充進來,導致升溫乏力。由于前期北方多地氣溫明顯偏暖,斷崖式氣溫下降導致公眾體感更加寒冷。
針對公眾關心的今冬氣候趨勢,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氣候預測室副主任章大全指出,根據現階段國內外數值模式結果來判斷,預計今年冬季我國氣溫以接近常年同期到偏暖為主,但可能出現氣溫階段性特征明顯、冷暖起伏較大的情況。
章大全說,在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一方面,我國冬季平均氣溫增暖的趨勢十分明顯。另一方面,北極地區氣溫上升的幅度明顯高于熱帶和副熱帶地區,中緯度南北溫差減小,西風帶大氣環流減弱,受其影響,我國冬季冷暖波動更為劇烈,需要密切關注階段性強降溫和強升溫過程對生產生活造成的影響。
從目前的預報來看,10月下旬仍有多股冷空氣影響北方地區,氣溫會再次出現小幅波動。南方多地也開始陸續降溫。中央氣象臺預計,10月21日至30日,中東部大部地區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將偏低1℃至3℃,其中內蒙古中部、華北北部、黃淮東部、江漢、江南西部等地部分地區偏低4℃至5℃。公眾需及時關注臨近天氣預報,注意添加衣物,謹防感冒。
大風降溫天氣對農業生產帶來的影響值得關注。10月20日至29日,東北地區、內蒙古大部、新疆以晴為主,其中內蒙古大部、東北地區中南部等地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偏低4℃至6℃,且大部地區有霜凍,需注意防范低溫對作物存儲和農業設施的不利影響。此外,華西至黃淮等地持續的秋收連陰雨過程也趨于結束,需加快秋收進度。
專家建議,北方農區需抓住晴好天氣加快秋收進度,及時烘干入庫、通風儲存,防范籽粒發芽霉變。已收地區需采取有效措施排澇除濕,加快農田散墑,及時騰茬整地、適期足量播種冬小麥,保證出苗質量。油菜產區要做好精細化管理,視土壤墑情狀況及時播種,確保苗齊苗壯。南方晚稻區要加強水肥管理,做好寒露風的防范工作。(經濟日報記者 郭靜原)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