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市氣象臺2023年06月14日預報:預計15日至17日全市氣溫高,壩下大部最高氣溫可達37℃以上,局部可達39℃或以上。18日下午至20日受高空冷渦影響,我市將出現全市范圍雷陣雨天氣,局部可達中雨,雷雨時可能伴有雷暴大風、短時強降水、冰雹等強對流天氣;受降水影響,18日白天至19日氣溫下降。
具體預報:
氣溫:今天白天我市壩下大部最高氣溫將達34~37℃,壩上29~32℃;15日至17日壩下大部最高氣溫將達36~39℃,壩上31~34℃,其中15日、16日壩下局部可超39℃;18日至19日受高空冷渦降水影響,最高氣溫連續下降10~13℃。
降水:18日下午開始,我市將出現全市范圍雷陣雨天氣,主要降水時段為18日夜間至19日白天,19夜間至20日局部仍有陣雨或雷陣雨,雷雨時可能伴有雷暴大風、短時強降水、冰雹等強對流天氣;預計過程累計雨量為小雨,局部可達中雨。
同時,市氣象臺6月14日15時50分發布高溫橙色預警信號:預計明天白天我市(主城區、下花園區、萬全區、宣化區、懷安縣、涿鹿縣、懷來縣、陽原縣、蔚縣、赤城縣)最高氣溫可達36~38℃,局部可達39℃以上。
經市安委會辦公室、市減災委辦公室、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市氣象災害防御指揮部辦公室組織會商,認為本輪天氣過程會對安全生產、建筑施工等行業造成不利影響及安全風險。為切實做好防范應對工作,現就有關事項提示如下:
一、強化隱患排查整治 切實筑牢安全防線
持續高溫天氣對各行業領域安全生產造成不利影響,安全風險顯著增大。此外,高溫天氣易造成生產設施、設備運行異常和作業人員身心疲憊,易誘發各類生產安全事故。加之我市已進入主汛期,自然災害誘發生產安全事故的風險增加,安全生產形勢復雜嚴峻。
1、危險化學品方面。危險物質受熱易分解自燃,盛裝危險物質的容器受熱易爆炸,油漆等物質受熱易揮發形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氣體,中毒和燃爆風險增大;
2、工貿方面。可燃粉塵受熱易引發粉塵爆炸等事故;
3、有限空間方面。下水道清理、化糞池清掏等作業增加,容易引起中毒等事故,安全風險隨之增大。
各縣區各有關部門(單位)要增強做好當前安全防范工作的緊迫性,時刻繃緊安全生產這根弦,全面分析研判高溫期的安全風險,逐項落實風險管控措施。要結合全市安全生產大檢查,組織企業迅速開展拉網式、地毯式隱患排查,按照“責任制+清單制+銷號制”進行隱患排查整改動態清零。要督促企業嚴格實行安全生產清單制管理,細化落實高溫期安全防范責任,切實將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到崗到人、到最小工作單元,嚴防高溫天氣引發各類生產安全事故或次生災害事故。
二、加強火災防范處置 全力確保消防安全
夏季氣溫高,居民家庭和經營場所用電量急劇增加,空調等大功率電器使用增多且運轉時間較長,一些電氣設備和線路年久失修、使用不慎或長時間超負荷運轉,樓道內電瓶車充電,極易造成過熱和故障短路引發火災。電蚊香、電風扇等日常小家電使用頻率較高,也存在安全風險。居民使用蚊香驅蚊的頻率增加,點燃的蚊香使用不當可能引燃窗簾、床單、衣物等可燃物從而引發火災。此外,夏季歷來是企業生產施工旺季,動火作業明顯增加,存在較大火災隱患。
1、各類企業的行業主管部門、消防等部門要督促企業開展消防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同時加強夏季消防安全宣傳,提高社會公眾和企業員工安全意識及自救互救能力。
2、各級專兼職應急救援隊伍要結合高溫期風險特征,組織開展針對性實戰演練,及時儲備更新應急救援物資裝備,做足安全生產應急準備,確保一旦發生事故,能及時、科學、有效救援,最大限度降低損失,堅決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3、各地各部門(單位)要加強高溫期間的值班值守,嚴格落實領導帶班和重要崗位24小時值班制度,確保平穩度夏。
三、精準研判風險變化 竭力避免意外發生
夏季歷來是各類意外事故(件)多發期。暑假期間學生外出游泳增多,野外淹溺風險增大。企業趕工期搶進度,工人在高溫條件下長時間作業,中暑風險增大;夏季皮膚潮濕多汗導致人體電阻減小,工人臨時用電作業的觸電風險增大。持續強降雨天氣,道路積水增多,各類私拉亂接電線絕緣措施不規范以及電線垂落,觸電風險增大。此外,極端惡劣天氣,雷電傷人事件風險增加。
1、教育部門及學校要加強學生的教育引導,督促家長加強暑期兒童的監護力度。
2、用人單位要按照國家有關部委聯合印發《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的規定,采取合理安排工作時間、輪換作業、適當增加高溫工作環境下勞動者的休息時間和減輕勞動強度、減少高溫時段室外作業等措施,保護勞動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3、電力行業管理部門和電力企業要加強對電力設備的日常巡查及檢修維護,有效預防觸電事故發生。
4、氣象等部門要及時發布雷電天氣預警和安全提示信息。
5、其他有關部門(單位)要督促分管行業領域企業落實高溫天氣的安全防范措施和員工人文關懷,切實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來源:張家口市應急管理局)
審核:冀澤民
王 衛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