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圖:彭章霞
“民生”是“十五五”時期改革的重點方向之一。“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出“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實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并明確提出“健全社會保障體系”這一具體部署。
社會保障體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網”和社會運行的“穩定器”,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對于維護社會公平、增進民生福祉、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方面,作為收入分配調節器,社會保障體系通過再分配機制縮小收入差距,調節社會分配格局,體現了社會主義的公平正義,維護了社會和諧與穩定。另一方面,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能夠為勞動者提供穩定的預期,降低個人和家庭的風險,激發生產創新積極性,進一步增強經濟活力。因此,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不僅是一項民生工程,更是一項事關國家長治久安的戰略性安排。
“十四五”時期,社會保障事業發展進入快車道。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實現全國統籌,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實現省級統籌,建立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創新開展職業傷害保障試點,社會保障體系日趨完善。“十四五”以來,全國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超過95%,養老、失業、工傷三項社會保險基金收支總規模70.8萬億元,累計結余9.8萬億元,保障功能更全面、基金家底更厚實。
在此期間,全國人社部門以守護群眾“養老錢”“保命錢”為核心,接續開展社保基金管理問題專項整治行動、鞏固提升行動、打擊欺詐騙保專項行動等,壓實監管責任,全力維護社保基金安全平穩運行。
應當看到,近年來,我國民生支出規模已超過大多數新興工業化國家水平,但也面臨經濟增長放緩與財政壓力加大的雙重挑戰。為此,需要合理把握投入強度,在確保民生支出只增不減的前提下,優化支出結構,平衡養老金等剛性支出與兒童、家庭等領域的社會投資關系,形成“在惠民中發展、在發展中惠民”的良性循環。
無論健全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還是加快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抑或是擴大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都是民生福祉領域改革持續深化的具體體現,其著力點不僅包括延續并增加財政投入,更在于進一步確立“投資于人”的底層邏輯。
織密社會保障“安全網”,關乎每個人的實際生活和切身利益。只有加大對人的投資,推動形成“人力資本紅利”,才能構筑起長期發展競爭力,讓人民群眾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從這個角度來說,充分發揮社會保障的綜合功能,就要在提供托底保障服務的基礎上,進一步促進個人的全面發展,實現從風險補償向能力建設的轉變,保障內容也應從物質支持拓展至身心健康、公平機會、公共服務等各方面福祉,治理邏輯則要從強調權利義務轉向推動社會善治。
接下來,不斷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讓個人成長和時代發展同頻共振,必將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筑牢堅實的民生根基,也將為人民群眾托舉更安穩的生活、更可期的未來。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