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四五”規劃收官的關鍵節點,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天津市委宣傳部指導的“青春華章·踏浪新質潮”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網絡主題宣傳和互動引導活動走進天津。在這座沉淀著工業榮光的城市里,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的核心競爭力持續躍升,百年制造基因正與新時代創新活力深度交融,新質生產力已然成為這座城市邁向未來的強大底氣。
都說創新的種子,要有適合培養它的土壤,而天津對于創新生態的厚植,創造了新質生產力生長的沃土:天開高教科創園開園兩年多來,累計注冊企業超3900家,中醫藥AI大模型等成果加速孵化轉化;西青園打造了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集群;津南園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構建起“研發-轉化-孵化”的全鏈條創新體系……在天津的城市發展藍圖里,新質生產力在這片廣闊版圖里揮灑寫意、描繪未來。正是這些精彩的落墨,繪就了天津高質量發展的全景圖。
如果說“做出來”是科研成果的“上半場”,那么“用起來”才是新質生產力形成價值的“下半場”。在天津,我們正見證著這一過程的完美閉環:伽利略公司的智能仿生機器狗,從重大活動安防到多場景巡檢,憑借全棧自研的硬核實力閃耀亮相;深之藍的水下智能裝備,以400余項專利為根基,成功突破歐美技術壁壘,其產品已廣泛應用于六大領域,并深度參與北極科考、南水北調等國家級重大工程。這些,正是天津大力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生動寫照:讓前沿科技從實驗室的“樣品”,加速轉化為驅動高質量發展的“現實生產力”。
高校,是新質生產力最富活力的源頭之一。在天津,這股力量正從實驗室奔涌而出,直指產業與社會的核心需求。在南開大學,科研團隊深耕于鈉離子電池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領域,其目標明確——攻克新能源在安全、效能與穩定性上的瓶頸;在天津大學,海河實驗室將科幻照進現實,其自主研發的“神工—神心”系統,利用非侵入式腦機接口,實現了對抑郁癥的客觀與精準評估。天津的實踐清晰地表明:新質生產力的生長,絕非無本之木,它離不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所提供的原始創新策源能力。當最前沿的學術探索與最緊迫的產業需求同頻共振,實驗室的“靈感火花”便能迅速轉化為驅動發展的“現實動力”。
從天津的地圖上看,這座城市毗鄰渤海,“向海圖強”是其鮮明的發展底色。中共天津市委十二屆七次全會指出,要“提升港產城融合發展水平,大力發展海洋經濟”,經濟增長極有了重要的抓手。2024年,全市海洋裝備產業產值突破145億元,同比大幅增長54.6%;2025年前七個月,海工裝備總產值增速更達38.4%。在這里,新質生產力具象為全球首個“智慧零碳”碼頭的高效運轉、海底機器人的精準作業,以及海洋經濟占GDP比重31%的高位。天津用一系列的成果雄辯地證明:高質量發展完全可以是“科創”“產業”與“藍色”的多重奏。
踏上高質量發展征途,天津從“新”出發。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進一步將“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作為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部署。站在新的發展起點,天津正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升級,以生態優化集聚創新動能,讓新質生產力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在“青春華章?踏浪新質潮”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網絡主題宣傳和互動引導活動中,我們看到天津從不同角度折射出中國式現代化的豐富內涵:這里有傳統工業城市的轉型智慧,有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的雙向奔赴,更有一個民族在時代變革中對發展本質的持續求索!(謝偉鋒)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