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選擇一項體育運動代表粵港澳三地,武術一定榜上有名。全運會開幕式上,詠春,棍術……表演者水中起“武”,都在表達對這項傳統運動的熱愛。
在嶺南,武術早已超越了簡單的比拼,獨具特點的一招一式,成為粵港澳三地共同的語言。
看賽場內外的“灣區江湖”,武術不僅實現了跨城競技,也成了大灣區的煙火日常。

在“功夫之鄉”佛山,打開地圖搜索“武館”,三公里范圍內便有數十個標記躍入眼簾:洪拳武館藏身老騎樓的青磚黛瓦間,蔡李佛拳道場與新潮奶茶店隔街相望,詠春拳館的木人樁聲,與街頭車流聲交織成獨特的城市韻律。
佛山蔡李佛拳傳承人李偉峰表示,全運會期間新學員特別多,學員身份從程序員到留學生,涉及各行各業。
作為全國“武術之鄉”,佛山有超過300家武術館校,武術人口超過30萬。武學底蘊深厚之外,更藏著大灣區人獨特的精神氣質。

在全運會賽場上,一名佛山女孩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她是退役五年后重披戰袍參加十五運會的世界冠軍梁壁熒。在廣州南沙舉行的十五運會武術套路太極劍比賽中,她摘得銅牌,在家門口捧起這份榮譽,她難掩激動的心情。
退役的五年里,她曾亮相春晚舞臺綻放光彩,也以演員的身份在影視作品中嶄露頭角。如今在全運會“復出”,梁壁熒并非毫無顧慮:五年未曾系統性訓練,競技狀態能否恢復?面對這樣的挑戰,她依舊以從容的心態刻苦訓練,最終在賽場收獲榮光。

揮袖出劍,在巷口早餐攤的蒸汽里劃破晨光;扎穩馬步,在社區公園的榕樹蔭下剛勁出拳。在大灣區,你會發現“俠骨柔情”不是遙遠的想象。太極、南拳、詠春、太極劍……這些功夫不只出現在電影中和武館里,起“武”者隨處可見,他們也在用自己的經歷闡釋著武術之道:習武的意義并非總在一決高下,而是敢于戰勝自己。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