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首次、首臺
本周
我國在工程建設、科學探測等領域
實現多項重大突破
中國科技與中國實力再度刷屏
用“中國精度”看宇宙
中微子實驗首個重大成果發布
11月19日
江門中微子實驗在建成兩個月后
首次發布重大科研成果
其對中微子相關參數的測量精度
比此前實驗的最好精度提高了1.5~1.8倍
作為國際上首個運行的超大規模和超高精度的中微子專用大科學裝置,江門中微子實驗將助力科學家對來自太陽、超新星、大氣和地球的中微子開展前沿研究,其最主要的科學目標是解決粒子物理學領域未來十年內的一個重大問題,即:中微子的質量順序,從而為探索未知物理世界打開新窗口。

江門中微子實驗合作組發言人介紹
中微子實驗的核心探測器達到了設計要求
未來幾年會把精度再提高幾倍
實現用“中國精度”看宇宙
我國首個采用冷卻塔的
“華龍一號”核電站正式開建
11月18日
我國首個
采用冷卻塔的“華龍一號”核電站
中廣核招遠核電1號機組
核島第一罐混凝土順利澆筑
標志著山東招遠核電基地建設全面啟動
“華龍一號”
是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三代核電技術
是目前全球在運和在建機組數量最多的
一種核電堆型

整個招遠核電項目規劃建設
6臺華龍一號核電機組
總裝機容量約720萬千瓦
全部建成后
能夠滿足500萬人口的
生產生活年度用電需求
長輸管道能源新突破
首個高壓天然氣長輸管道
余壓發電項目正式投運
11月19日
我國首個
高壓天然氣長輸管道余壓發電項目
海門站天然氣余壓發電項目
在江蘇南通正式投入運營

項目實現了在高壓天然氣輸送過程中
對余壓資源的高效利用
標志著我國在長輸管道能源
綜合利用領域取得突破

“綠電制氫+余電上網”
首個綠氫耦合煤化工項目全面投運
11月20日
我國首個
綠氫耦合煤化工示范項目
全面進入市場化運營
“綠電制氫+余電上網” 協同模式成功落地
為煤化工行業綠色轉型
提供了可復制的實踐樣本
作為我國首個綠氫耦合煤化工示范項目,中國大唐多倫15萬千瓦風光儲制氫一體化示范項目攻克核心技術難關,建立大容量電解槽在新能源并網制氫中的深度調整機制,完成全國首個大容量電解槽在化工行業持續穩定運行技術攻關,填補行業空白。

項目完成發明專利28項
發布企業標準3項
并成功入選
首批國家能源局能源領域氫能試點名單
水產養殖從淺海邁向深海
“湛江灣1號”交付使用
11月19日
漂浮式動力定位養殖平臺“湛江灣1號”
在廣東交付使用
“湛江灣1號”長154米、寬44米,配備12個獨立養殖區,養殖水體達8萬立方米,可實現多魚種同時養殖,年產能2000噸至5000噸。平臺采用超大規模集約化養殖模式,能適應深遠海全域養殖,設計轉場能力達1000海里,集海上半潛養殖、漂浮動力定位等功能于一體,填補了我國深遠海智能養殖的多項空白。

“湛江灣1號”是自航游弋養殖平臺
它的交付使用
推動我國水產養殖從淺海邁向深海
為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提供重要技術支撐
大國重器不斷傳來好消息
期待更多新進展、新成就!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