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公然在國會發表涉臺錯誤言論,宣稱“臺灣有事”可能對日本構成“存亡危機事態”,暗示武力介入臺海可能性。這種粗暴干涉中國內政、公然挑戰二戰后國際秩序的錯誤言論,引起舉世嘩然。
日本領導人的涉臺錯誤言論觸及哪些“紅線”?暴露日本政壇何種傾向?將給中日關系以及亞太安全造成怎樣危害?本報采訪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所長楊伯江、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孫承和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王廣濤,對相關問題進行解讀。
何為“存亡危機事態”?日方涉臺錯誤言論觸及哪些“紅線”?
所謂“存亡危機事態”,是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在2015年強行通過“新安保法”時炮制的一個法律概念。其核心是解禁集體自衛權。日本領導人的涉臺錯誤言論,粗暴干涉中國內政,嚴重違背一個中國原則、中日四個政治文件精神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同日本政府迄今所做的政治承諾嚴重不符
【觀察】
在11月7日舉行的日本國會眾議院預算委員會會議上,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被問及“臺灣有事”是否屬于安全保障相關法規定中可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存亡危機事態”時表示:“如果是(中方)出動戰艦并使用武力,那無論怎么看,這都可能被認定為‘存亡危機事態’。”
對此,日本《東京新聞》發表社評稱,高市早苗所謂“存亡危機事態”的言論,“堪稱極度輕率、草率,必須予以譴責”。
【解讀】
楊伯江:所謂“存亡危機事態”,是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在2015年強行通過“新安保法”時炮制的一個法律概念。其核心是解禁集體自衛權。根據其規定,即使日本沒有遭到直接攻擊,但若美國等與日本關系密切的國家遭武力攻擊,進而威脅到日本國家存亡,自衛隊便可行使集體自衛權。但對于如何具體判定“存亡危機事態”,日本歷屆政府一直語焉不詳、含糊其詞。高市早苗是第一個將“臺灣有事”與日本“存亡危機事態”直接掛鉤的日本領導人,武力介入臺海局勢的意圖暴露無遺。
從國際法角度看,《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明確規定把日本竊取的臺灣和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這構成戰后國際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日本簽署投降書時承諾,忠誠履行《波茨坦公告》各項規定之義務。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明確,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日本領導人的涉臺錯誤言論,暗示武力介入臺??赡苄?,粗暴干涉中國內政,嚴重違背一個中國原則、中日四個政治文件精神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同日本政府迄今所做的政治承諾嚴重不符。
孫承:臺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不可觸碰的紅線和底線。以何種方式解決臺灣問題、實現國家統一,是中國人自己的事,不容任何外部勢力干涉。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也是臺灣光復80周年。日方非但不思反省,反而在臺灣問題上制造新的事端。這種干涉中國內政、挑釁越線的錯誤言行,嚴重破壞中日關系的政治基礎,嚴重挑戰二戰后國際秩序。
王廣濤:“臺灣有事即日本有事”是日本政壇存在的危險論調,企圖把中國的國家統一和日本的安全保障扯在一起。歷屆日本政府在回應相關問題時,通常采取模糊策略,避免直接表態。高市早苗作為現任首相公然鼓吹所謂“臺灣有事即日本有事”,并與行使集體自衛權相關聯,從日本政治慣例來看是“突破先例”的越界之舉,對中國的挑釁程度更為嚴重。
日方試圖染指臺灣問題有何居心?暴露日本政壇何種傾向?
日本領導人染指炒作臺灣問題,制造所謂“中國威脅”的話語敘事,一方面是為其實現大幅增加防衛費等目的提供正當性,另一方面意在迎合日本國內右翼勢力,以求鞏固自身權力、穩定執政基礎。挑釁言行進一步暴露出日本政治光譜整體“右移”、政治走向加速右傾的態勢
【觀察】
日本《京都新聞》日前發表社評稱,高市早苗在并未明確說明為何日本的存亡會遭到威脅的情況下,就發表了所謂“存亡危機事態”的言論是“草率之舉”,可能降低行使集體自衛權的門檻,加劇地區緊張局勢。
目前,多位日本前首相對高市早苗的涉臺錯誤言論提出公開批評。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強調,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日本不應干涉。他認為,高市早苗發表“存亡危機事態”言論的目的恐怕是煽動危機,進而為增強軍事力量找借口。
【解讀】
孫承:歷史上,日本軍國主義曾多次以所謂“存亡危機”為由,制造緊張氣氛,發動對外侵略。如今,日本領導人再提所謂“存亡危機事態”,企圖為實現增加防衛預算、推動擴軍計劃等目標制造輿論、尋找借口。
目前,日本國內面臨經濟縮水等諸多問題,然而日本領導人試圖以軍事安全問題來主導日本政治走向,其涉臺錯誤言論讓人有充分理由擔心日本有重蹈軍國主義覆轍的危險。
王廣濤:高市早苗上任以來,在擴軍方面動作頻頻,包括大幅增加防衛費,提前兩年實現防衛費占國內生產總值2%的目標;著手推進《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等“安保三文件”的修改;試圖修改“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進一步放寬武器出口限制;暗示研發核動力潛艇等。
高市早苗近期染指炒作臺灣問題,制造所謂“中國威脅”的話語敘事,一方面是為其實現大幅增加防衛費等目的提供正當性,另一方面意在迎合日本國內右翼勢力,以求鞏固自身權力、穩定執政基礎。其背后是日本右翼保守勢力突破和平憲法束縛、謀求“軍事大國”地位的危險企圖。
楊伯江:日本領導人試圖以所謂“臺灣有事”為借口,渲染緊張氣氛,為其修改憲法、強軍擴武、在軍事安全領域尋求突破制造口實。此次挑釁言論是其狂妄史觀、錯誤主張的一次徹底暴露,也進一步暴露出日本政治光譜整體“右移”、政治走向加速右傾的態勢。
當前,日本右翼保守勢力占據日本政治權力中樞。在此背景下,一方面,日本政治的失序與亂象進一步加劇。11月10日,高市早苗在日本國會面對在野黨議員質詢時,辯稱其3天前在眾議院預算委員會所作的涉臺發言“不改變日本政府一貫立場”,就是一個例證。另一方面,右翼保守勢力在政策走向上呈現奉行民粹主義、突出本國利益、對外姿態強硬等特征。
日方一意孤行,將對地區局勢造成怎樣危害?其自身將遭何反噬?
如果日方繼續朝著錯誤方向一意孤行,將讓亞太尤其是東亞陷入地緣政治博弈以及軍備競賽等風險之中,危及地區和平與穩定。日本自身也將陷入充滿風險對抗又嚴重透支自身的危險境地
【觀察】
11月17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對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涉臺錯誤言論,中方已經多次闡明嚴正立場,有關言論嚴重違背中日四個政治文件精神,從根本上損害中日關系政治基礎。
連日來,高市早苗涉臺錯誤言論引發周邊國家的強烈反應。俄羅斯科學院日本問題專家瓦列里·基斯塔諾夫表示,高市早苗在涉臺問題上的言論只會加劇地區緊張甚至引發動蕩沖突。
日本政界和輿論也批評稱,高市早苗作為首相把日本拖入“國家危機”,“罪責深重”。近日,約百名日本民眾自發在位于日本東京的首相官邸前集會,要求高市早苗“撤回發言”。
【解讀】
楊伯江:日本領導人的涉臺錯誤言論逆潮流而動,引起各方強烈憂慮。值得關注的是,高市早苗上任不久,便開始醞釀加強軍備、強軍擴武等,并對“無核三原則”表態模糊。如果日方繼續朝著錯誤方向一意孤行,將讓亞太尤其是東亞陷入地緣政治博弈以及軍備競賽等風險之中,危及地區和平與穩定。
亞太是和平合作的高地,如果因為日本領導人的錯誤歷史觀、秩序觀及軍事冒險主義傾向而淪為地緣博弈的角斗場,對地區國家將是噩夢,而日本自身也將陷入充滿風險對抗又嚴重透支自身的危險境地。
近代以來日本自身的發展歷程、對外侵略戰爭慘敗的教訓以及戰后成功發展的經驗都在相互印證,日本的國家利益和發展只能基于同中國等鄰國的友好相處、亞太的和平穩定和地區合作共贏。奉行所謂“臺灣有事即日本有事”的荒誕邏輯、以鄰為壑、甚至進行軍事挑釁和戰爭威脅,只會讓日本再次走上不歸路。
王廣濤:日本領導人的涉臺錯誤言論造成多方負面影響:
從中日關系來看,嚴重破壞中日關系政治基礎,惡化兩國民意氛圍。
從亞太安全局勢來看,當前地區國家在臺灣問題上,基本趨于理性穩定,不作刻意炒作。日本領導人炒作臺灣問題,作出越界表態,給亞太制造了不穩定因素,必將引起地區國家對日本軍國主義死灰復燃的高度警惕。
歷史上,日本為了消解對所謂“存亡危機”的擔憂,多次采取對外侵略的軍事行動。從近年來日本右翼保守勢力對歷史問題的政治操弄來看,他們并未真正深刻反省歷史、汲取教訓。前車之鑒昭昭,重走軍國主義老路只會讓日本再次咽下失敗苦果。
孫承:日本暗示將行使集體自衛權、武力介入臺海問題,對亞太整體安全形勢是一個很大變量,也將使日本自身陷入充滿不確定性的安全危機之中。
當前,雖然日本政壇總體呈現右傾化、保守化態勢,但是日本國內的和平力量仍然不能忽視。日本領導人如果執意偏離和平道路,將與日本民眾希望和平、改善民生的訴求背道而馳。
立即打開
編輯:雷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