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南開大學的新能源技術到天津大學的腦機接口突破,再到伽利略公司的智能運維創新,“青春華章·踏浪新質潮”網絡主題宣傳活動近日赴天津采風,見證天津新質生產力發展的蓬勃動力。
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南開大學科研團隊瞄準新能源存儲的核心難題,通過材料與技術革新,研發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既解決了傳統電池續航短、成本高的痛點,又攻克了高溫環境下的穩定性難題。天津大學神經工程團隊錨定非侵入式腦機接口方向,10余年持續技術攻關,用科技創新破解醫療難題。高校的科研體系,是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的關鍵一環。依托高校作為科技創新的策源地和產業創新的推動者,天津正在著力構建人才培養、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三足鼎立協同發展體系。
科技成果本身不是現實生產力,只有及時運用到產業上,不斷提升技術水平和產業發展質量,促進產業升級,持續延鏈、補鏈、強鏈,才能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伽利略(天津)技術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數字孿生智能運維平臺,服務了全國85%以上的軌道交通線路,如同為高鐵網絡裝上“智慧大腦”,通過實時監測與精準調控,保障列車安全高效運行。從智能防爆機器人守護工業場景安全,到先進雷達技術筑牢安防防線,這家“專精特新”企業的成果,滲透在出行、安防等多個民生領域。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天開高教科創園孵化的3900余家企業、近2倍增長的全國重點實驗室、持續領先的研發投入強度,這些創新要素的集聚,最終都轉化為百姓身邊的實在變化。從實驗室的技術突破到生活中的民生改善,天津的新質生產力發展始終錨定“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一目標。在天津,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等在科技創新不斷取得“從0到1”的突破。
從百年工業積淀中汲取智慧,于新時代科創浪潮中勇立潮頭,秉持“勇爭先、善作為”的精神指引,天津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實踐漸入佳境,努力為中國式現代化譜寫新的篇章。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