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酒開車,如果開啟了智能自動駕駛,是不是對交通安全的危害小一些呢?一旦被查,是不是又能處罰得輕一點呢?
一天夜里,家住北京市東城區的閆某與幾位朋友聚餐飲酒。
聚餐結束后,閆某本想給自己叫個代駕,可是他看了看代駕軟件,價格著實是有點高。又轉念一想,時間這么晚了,路上也沒有什么車,加上自己新買的電動汽車有智能自動駕駛的功能,可以自動躲避障礙和保持車距,應該沒有什么危險。閆某就抱著僥幸心理開車回家了。
可事實證明,僥幸心理要不得。剛開到一半,閆某駕駛的車輛就遇到了民警設卡攔截檢查。經檢測化驗,閆某血液中酒精含量超過200毫克/100毫升。
于是,閆某被以涉嫌危險駕駛罪刑事拘留,訴至東城區人民法院。
醉酒駕駛機動車理應構成犯罪,這在如今已經是常識了。
可沒想到,在法庭上,閆某一方提出,整個醉駕過程中,汽車開啟了智能駕駛功能。而如今,智能自動駕駛技術相對成熟,能夠按照預定路線到達目的地,還能躲避障礙及時剎車。
因此,閆某即使醉酒駕駛,對公共安全的危害相對較小,請求對閆某從輕判處。
那么,這樣的辯護理由有道理嗎?如果閆某的行為社會危害性確實較小,是不是就可以從輕處罰了呢?
說案例、講法律,本期“說法”關注智能駕駛“引發”的交通違法。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