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固安縣彭村鄉小辛莊村的甘蔗種植地里,農戶采收甘蔗。通訊員 陳放 攝
廊坊傳媒網訊(記者 崔帥 曹明明 李亞琴)初冬時節,大城、固安、香河等地的甘蔗新鮮上市,市民爭相品嘗這份本土“南方味道”。
俗話說“橘不過淮,蔗不過江”,而如今,不僅甘蔗“過了江”,越來越多的南方水果在廊坊安了家,品質絲毫不遜于南方原產地?!澳瞎狈N”將地域的“不可能”成為百姓生活的“甜蜜日常”,廊坊的土地上飄出越來越多的熱帶果香。
砍蔗、剝葉、捆綁、搬運、裝車……連日來,本地甘蔗進入采收期,蔗農穿梭于蔗林間忙碌。與此同時,本地甘蔗銷售直播間人氣上升,“我在大城甘蔗林等你”“挑甘蔗是有竅門的,要找表皮發亮、節長、筆挺的”……這份“甜蜜事業”不僅從甘蔗林延伸到互聯網上,還延伸到蔗糖加工車間。
在固安縣彭村鄉小辛莊村的辛豐糖廠,新鮮甘蔗源源不斷地送進壓榨槽,榨汁、過濾、撈渣、熬制……一根根甘蔗在這里完成“甜蜜”蛻變。
走進固安縣長林農莊寬敞明亮的智能溫室,一叢叢葉片寬大的香蕉樹、木瓜樹讓人仿佛置身“熱帶果園”,主產地在廣西等地的沃柑、番石榴等水果在這里扎下了根,長勢良好的“南果”成為別樣風景。
推進“南果北種”,讓南方水果在北方冬天里覓得“春天”并非易事。長林農莊負責人王琦告訴記者,從開始的引種、試種,每種水果篩選三到五個品種小規模試種,看看哪種更適合當地生長,再到加強關鍵技術攻關,培育出一批適合當地種植條件的高產優質品種。
“我們農莊主要依靠智能溫室,模擬南方亞熱帶氣候,常年維持適宜的溫度和濕度環境,如夏季恒溫約25℃,冬季最低溫保持在17℃,四季始終保持60%以上的空氣濕度?!遍L林農莊技術人員陳振華介紹。
從南方引種到北方扎根,從技術攻堅到產業成型,近年來,我市現代特色農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南果北種”既豐富了市民的“果盤子”,又為農業結構調整提供了新思路,逐步探索出一條科技興農、產業富民的鄉村振興新路徑。
如今,“地不分南北、時不分季節”的美好“豐景”不再是夢想,而是如落地廊坊的“南果”一樣,擁有了碩果累累的明天。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