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
三座文化新地標綻放光彩——
城市圖書館用數字技術讓古籍“活”成動畫,
大運河博物館把千年歷史融入光影,
藝術中心每年舉辦千場演出與活動。
除此之外,北京備案博物館數量已突破兩百四十,
這些,都是百姓觸手可及的“文化糧倉”,
滿足著日益多樣的文化需求。
這份文化滋養的背后,
是咱們國家日益豐厚的家底。
我們都知道,到2024年,
中國經濟總量已經突破130萬億元,
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經濟騰飛,讓更普惠、更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成為可能,
而國家強盛、民族復興既需要物質文明的積累,
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華。
“物質貧困不是社會主義,精神貧乏也不是社會主義。
兩個文明都搞好,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當高樓大廈在我國大地上遍地林立時,
中華民族精神的大廈也應該巍然聳立。”
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現代化,
兩個文明必須均衡發展、比翼雙飛。
“穿在身上的史詩”苗繡登上2024春夏米蘭時裝周,
讓苗繡獲得了大批量的國際訂單,
設計師作品更賣出了單件萬元高價,
你有沒有發現?這里面其實是個邏輯閉環。
文化的力量,“潤物細無聲”地成了經濟發展的“助推劑”,
而沒有苗繡產業的發展,談何非遺技藝的發揚呢?
我們只有不斷厚植現代化的物質基礎,
夯實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質條件,
才能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傳承中華文明,
促進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
在北京,
一場滿足市民精神文化需要的“全民閱讀工程”,
聯動超2100家實體書店共同發力,
創新推出“書香驛站”“流動閱讀空間”等全新模式,
吸引數千萬人次參與;
首都圖書館更轉型為孩子們的第二課堂,
讓書籍成為成長路上最貼心的陪伴。
線下書市、書展相繼舉辦,
單場碼洋屢次突破6000萬元,
增強了北京的書香氛圍;
在線上,網絡紅人們紛紛當起了閱讀大使,
引領讀書成為社會新風尚。
閱讀滋養心靈,榜樣則激發精神動能。
2024年的北京榜樣劉壯是一名退伍軍人,
為了拯救一位11歲的血液病患兒,
他主動捐獻骨髓。
在治療期間,他不僅短暫離職全力配合,
更在術后為了減輕患兒家庭的負擔,選擇提前出院。
在北京,每年都會選出一批扎根普通崗位、堅守責任擔當、
用善舉溫暖城市的榜樣人物。
他們來自各行各業,用平凡創造不凡;
他們匯集成了時代的道德坐標,
為全社會提供了強大的價值引領。
精神文明建設,不僅需要文化素養、精神感召,
也得將文明理念“化整為零”地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斑馬線變成了文明的考場,
車停下等人快走,司機和行人互相比心;
小學生變身文明代言人,
手繪漫畫勸大家實行垃圾分類;
大中小學生踴躍參與“偉大抗戰精神”宣講團,
以青春之聲激發人們的愛國情懷……
你看!無論是書香浸潤、榜樣引領,還是文明踐行,
都清晰而深刻地弘揚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它們如同溫暖的光芒,不僅照亮了城市的角落,
更豐盈了每個人的內心,引導我們汲取精神養分,
堅定地向光而生。
現代化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讓人們的物質和精神世界同樣富足。
細細品味今天的生活,
我們會發現,
物質文明的底座撐起了精神家園的高度,
精神文明的發展推動著社會的持續進步,
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雙輪驅動,
讓每個普通人的日子既有人間煙火,也有詩和遠方。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