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世界中國學大會落下帷幕,這兩天全球專家都聚在上海,你說你的觀點,我談我的研究。這趟大會跑下來,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真想讀懂今天的中國,光靠看報道、聽別人說,確實差得遠。
無論是會上的討論,還是會外的參訪活動,不少海外學者聊起中國的變化,那種驚訝是藏不住的。從基礎設施的跨越式升級,到民生保障的細致落地,這些實實在在的變化就擺在眼前,你想忽略都難。
可與此同時,也有不少學者提到這樣一個問題:長期以來,不少西方國家的朋友被困在“信息繭房”里。他們能看到的關于中國的報道,常常帶著固有的視角,要么只聚焦個別話題,要么用老眼光看新問題,很難看到一個真實、立體的中國。
會上,北京大學人文講席教授李伯重分享的一句話,特別一針見血。他引用英國學者凱瑞?布朗的話說:“如果有人口口聲聲說愛中國,卻從沒踏上過這片土地,這和說自己愛吃一盤菜,卻從沒嘗過它的味道有什么區別?”
這話太在理了!隔著屏幕、靠著有失偏頗的二手信息,怎么能讀懂中國?沒站在外灘,回望萬國建筑群與陸家嘴拔地而起的高樓,就不會知道中國這些年走過了多少路;沒到過田野鄉村,也不會明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不是一句口號,而是老百姓日子里的真實改變。
當“上海倡議”發布,當與會的海內外學者主動用中文交流,那一刻我感受到的不只是學術的熱鬧,更是不同文明之間真正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希望。在當下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里,這樣的對話真的太珍貴了。
所以啊,真想了解中國,別只聽別人說,你得自己來走一走、看一看。讀懂中國從來不是找“標準答案”,而是讓每個人都能成為橋梁,把真實的中國故事,變成文明對話的共同語言。
最后一句耳熟能詳的歌詞送給大家:“我家大門常打開,開放懷抱等你”。我們在這里,等著每一位朋友,來親身感受這份真實、這份精彩。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