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們,歡迎來到御食園直播間!咱們這里的農產品貨真價實,價格也實惠!”“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張家口本地特產——從藜麥到口蘑、從黑豆到杏扁,每一款都是綠色健康的好物。”
走進宣化般若直播電商基地,一場場火熱的直播正在進行,直播間里人氣爆棚,主播耿先生正與網友熱情互動,將一款款本地農產品推向全國。
近年來,宣化區以電商產業為抓手,通過政策引導、科技賦能、產業融合、基建升級、人才培育多維發力,推動電商與農業、物流等深度融合,不斷提振新生產力,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從土特產到品牌“出圈”
2020年,河北般若文化傳媒公司在宣化投資500余萬元打造該基地,幾年來不僅為知名企業提供直播代運營服務,也與本地農產品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助力“農產品出村進城”。
2024年,般若直播基地又先后注冊了“垣臻味”等系列商標并成立張家口垣臻味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實現本土農產品從田間到云端的目標。為此,般若和張家口眾多優秀農產品企業合作委托代工產品,通過線上和線下雙賽道實現自有品牌迅速占領市場。

為推動電商+農業的深度融合,宣化區打破傳統產業邊界——今年網上年貨節期間,熙緣坊紡織品公司借助祁隆直播間實現銷售額125萬元;河北京西宣府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參加北京菜籃子、綠色張家口暨北京新發地張家口市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及農產品展銷會,收到良好的經濟效益。
銷售額3800萬跑出新增量
電商作為“破圈”互聯網的中堅力量,宣化區一直在探索符合本地實際的新路徑,試圖通過搭建資源對接平臺,強化品牌培育與供應鏈優化,實現企業、平臺、消費者多方共贏。
目前,宣化區線上農副產品銷售企業11家,在售農副產品線上線下共計50余種,主要涵蓋果蔬、雜糧、肉、蛋、奶、糧油等;物流園區、企業20家;國有電商平臺1家,初具規模的電商企業8家;從事電商業務的企業及個體工商戶39家。
為了讓各類平臺“跑得更快”,區商務局組織團隊先后奔赴肅寧、涿鹿“取經”,把外地的直播帶貨、數據分析經驗“搬”回來。如今,宣化區的電商平臺不僅幫農戶賣產品,還能為他們提供從包裝設計到物流配送的“一條龍”服務。今年以來,規模以上電商企業銷售額累計達3800萬元。
下一步,相關部門將通過平臺,開展多樣化、多層次的電商培訓,豐富人才儲備。同時,進一步挖掘宣化區“牛奶葡萄、劉家窯西瓜、深井驢肉”等品牌農產品賣點,提升農產品附加值與市場競爭力。
打通物流“毛細血管”
物流業是現代經濟社會的“毛細血管”,宣化區從物流體系建設和成本管控兩方面,不斷加強其基礎設施建設工作。
深化與宣化區郵政公司的合作,依托“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確保服務觸達每一個角落,全面實現快遞進村,即使是最偏遠的村落,也能實現電商包裹“收進來、送出去”,讓本地特色產品輕松對接市場。據悉,郵政“919農品節”期間,區商務局篩選并推薦金源牧業、精科農業、張源食品三家企業入駐郵政自有平臺“郵樂網”。屆時,有機蔬菜、奶、牛肉、醋等20余款商品將同步開售,供客戶選購。

為打破分散運營壁壘,實現資源集約化和規模效應。全區將整合閑置資源,打造物流“倉儲共配”中心,引導民營快遞企業集中入駐,實現統倉共配,使得人、車、倉、機的利用效率最大化。
科技賦能“今朝”智慧
8月22日,“今朝”A P P安卓內測版正式上線。其全鏈路可視化溯源體系重塑了農產品消費信任鏈,為智慧農業成果惠及群眾提供了重要平臺。宣化區對此積極響應并召開全域農業感知網絡建設推進會,邀請精科、金坤、老莊魚等15個農業企業負責人參加會議。
借此機會,宣化區以“示范先行、技術支撐、全域覆蓋”為路徑,全力推動農產品入駐。區商務局對種植、養殖結構,農業增加值、新舊銷售模式開展大摸底,努力做到“人、地、產、銷、牌”清楚到位。同時,該局還積極發展智慧農業試點企業,力爭早日打造全域農業感知網絡示范點,為農產品可追溯做出樣板,形成數據服務一條鏈,力爭讓好產品全年“在線”。
從自有品牌“破局”到科技賦能“提質”,從本地好物“出圈”到物流“提速”,宣化區的電商發展還在繼續。如今,走在古城的城市田間,總能看到這樣的場景:老農們學著開直播,年輕人忙著打包發貨……數字經濟的種子正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結出“甜蜜果實”。 (杜宏錦 閆宗春)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