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9月29日上午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水利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了數字孿生水利體系建設的情況。目前,全國大江大河洪水預見期,也就是從發布洪水預報起至預報事件發生的時間間隔從3天延長到10天。


“十四五”以來,水利部門系統推進數字孿生水利體系建設,強化了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四預”功能。加快構建“天空地水工”一體化監測感知系統,為水利工程安全風險監測防控提供實時信息支持。


水利部規劃計劃司司長張祥偉介紹,全國大江大河洪水預見期從3天延長到10天,為成功抵御珠江流域、北江1915年以來最大洪水,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等提供了有力支持。


我國目前已實現對全國重點河湖268個生態流量控制斷面監測預警。數字孿生南水北調實時反映工程性態、動態優化調度,為南水北調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質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七大江河洪水調蓄能力達2104億立方米
發布會上,水利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十四五”時期,我國七大江河洪水調蓄能力達2104億立方米,具備防御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洪水的能力。


“十四五”以來,全國有3981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223條河流發生了有實測記錄以來最大洪水。面對復雜嚴峻的洪澇災害形勢,我國著力完善流域防洪工程體系,開工建設一批洪水調控工程,增加防洪庫容35億立方米,實施七大江河干流重要堤防達標建設三年行動,實施3500余條中小河流系統治理,實施17994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實施56處國家蓄滯洪區建設,七大江河洪水調蓄能力達2104億立方米,均具備防御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洪水的能力。通過加快推進雨水情監測預報體系建設,我國各類水文測站數量達到13.3萬處,基本實現了大江大河及其主要支流、有防洪任務的中小河流全覆蓋。


水利部部長李國英介紹,“十四五”以來,調度運用大中型水庫25311座次,攔蓄洪水5264億立方米,洪澇災害損失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由“十三五”的0.28%下降至0.18%。
“十四五”期間全國用水總量實現零增長
在9月29日的發布會上,水利部相關負責人還表示,“十四五”期間,在我國經濟增速年均5.5%的情況下,全國用水總量實現零增長。

我國協同推進重點行業領域節水行動,加強灌區現代化建設和改造,實施黃河流域深度節水控水、南水北調東中線工程受水區全面節水,用水效率和效益進一步提升。

2024年,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20年分別下降了17.7%和23.6%。全國節水灌溉面積達到6.38億畝,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升到0.58,非常規水利用量達到了251億立方米。

水利部副部長陳敏介紹,基本完成了全國重要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確定了31個省份地下水管控指標。大力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實施合同節水管理項目1900余項,發布194項先進成熟適用節水技術。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