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西北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以遼闊壯美的自然風景、多民族文化的融合、交通貿易的便利和獨特的科研價值等吸引著眾多外國友人。近日,總臺環球資訊廣播記者采訪了多位在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工作的外國科研人員,他們講述了各自愛上新疆的理由。

39歲的艾獅蘭來自土庫曼斯坦,是中國科學院大學的博士生,已經在新疆工作了一年半,主要使用遙感和地理信息系統來研究自然地理。

艾獅蘭:真正讓我驚訝的是這里飛快的發展速度。在我抵達新疆后不久,一個新的國際機場航站樓開放了——一個現代化、自動化、整潔的航站樓。公共交通系統特別是地鐵,設計得非常好。
艾獅蘭說,新疆地貌豐富,民族眾多,文化多元,吸引著周邊國家的人們。

艾獅蘭:新疆的自然多樣性對我很有吸引力。這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地區,從沙漠到茂密的森林、從低洼的田野到高聳的山脈……這是一個可以體驗四季的地方。我非常欣賞這里的多元文化。

艾獅蘭:新疆已被證明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適合工作和生活的地方,當地人熱情好客,提供了豐富的專業發展機會,激發了我為科研工作者作出貢獻的愿望。我希望在我的祖國和中國之間架起一座更牢固的橋梁。
40歲的澤山?艾哈邁德來自巴基斯坦,是荒漠化防治領域的專家,已經在新疆工作了6年。他說,新疆在解決荒漠化和土地退化問題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澤山?艾哈邁德:新疆有美麗的景色和豐富的文化,人們保護生態系統的持續努力讓我深受啟發。當地擁有先進的研究設施,使我能夠提出良好的解決方案。人民的友好讓我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澤山?艾哈邁德:新疆菜對我很有吸引力:豐富的口味,混合了各種香料,使用餐成為一種令人興奮的體驗。我也很珍視該地區的多民族生活方式,提供了充滿活力的多元文化環境,鼓勵相互尊重和學習。

澤山?艾哈邁德打算繼續留在新疆工作,進一步推進荒漠化治理,未來能夠在中國和鄰國之間建立一個強大的科學合作網絡,促進荒漠化防治創新理念和最佳實踐的交流。
澤山?艾哈邁德:難忘的是與塔克拉瑪干沙漠的當地社區合作,在那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知識與現代荒漠化防治技術相結合。我參加過喀什的一個文化節,體現了該地區的民族多樣性,讓我意識到將環境保護與當地傳統相結合的重要性。

41歲的尼戈拉?庫奇卡羅娃?努爾杜拉耶夫娜來自烏茲別克斯坦,是一名農業化學專家。2017年1月她來到烏魯木齊,在新疆生態地理研究所荒漠與綠洲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她說,這里先進的實驗室設施和豐富的研究資源為開展高質量的實驗提供了理想的環境。
庫奇卡羅娃:新疆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有著如此不同的風景。烏茲別克斯坦和中國一直保持著友好關系,現在正開展更多的合作,關系越來越好。我非常高興能參與兩國的交流合作。
45歲的奧薩馬?穆罕默德來自埃及,是一名環境微生物學家,曾經獲得中國政府友誼獎和中國天山獎。

奧薩馬?穆罕默德:我第一次來新疆是在2014年,新疆的景觀是非常獨特的。這里的人非常善良、熱情好客,對我們很友好。新疆的所有民族都和諧地生活在一起,為了他們的祖國,也為了新疆的發展共同奮斗。

奧薩馬?穆罕默德說,他感到有責任加強埃及和中國以及更廣泛的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之間的科學和文化紐帶。為了表達與中國的感情,奧薩馬特意給自己起了中文名字“金山”,取自埃及的金字塔和中國的天山。
奧薩馬?穆罕默德:我愛上了新疆這片土地、這里的人民、文化、氣候,我非常喜歡這里美味的食物。我想帶更多年輕的國際科學家到新疆,讓他們親眼看看新疆的潛力,并繼續在這個美麗、充滿活力的地區建立一個全球科學大家庭。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