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老女人精品毛片久久,激情五月播播久久久精品,成人看片网站,美女高潮在线观看

首頁 新聞中心 時政 獨家 縣區 小記者 教育 醫療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網 數字報刊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即時新聞

中國與烏干達開展農業合作—— 助力“高原水鄉”農業提質升級(共創繁榮發展新時代)

2025-09-24 09:59:08  來源:人民日報

  編者按:發展承載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發展中國家的第一要務,也是人類社會永恒主題。2021年9月21日,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提出全球發展倡議。4年來,全球發展倡議的“朋友圈”越來越大,“成績單”可圈可點,讓發展優先的共識持續凝聚,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發展領域的生動實踐。本報今起推出系列報道,聚焦全球發展倡議的落實成果,講述各方攜手共創繁榮發展新時代的故事。

  位于非洲東部的烏干達,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素有“高原水鄉”之稱,農業現代化的變革正在這里發生。

  近年來,在中國—聯合國糧農組織—烏干達南南合作項目框架下,中國農業專家組持續助力烏干達農業提質升級——水稻單產增長數倍,小米新品種實現推廣,稻田里養魚增收致富,農業產業園多種經營……合作成果實實在在,成為南南合作的成功典范。

  雜交水稻——

  “現在我家稻田產量比過去高出了不少”

  位于烏干達中部的布塔萊賈是傳統稻米產區。當地稻農羅伯特·薩古拉行走在田間,步履矯健。他家種植中國雜交水稻,稻田明顯比別家的傳統稻田規整,禾苗也更茁壯。薩古拉露出自信的微笑:“我家世代種田,但產量一直不高。感謝中國專家手把手教會了我雜交水稻的種植技術,現在我家稻田產量比過去高出了不少。”

  在烏干達工作了多年的中國水稻專家羅中平告訴記者:“我們把水稻種植技術和經驗傳授給當地農民——如何科學地翻耕、施肥,同時配合適當的株距以最大限度發揮作物的生長潛力,以及如何更精準地把握收割時機。”

  中國—聯合國糧農組織—烏干達南南合作項目是聯合國糧農組織“糧食安全特別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該計劃旨在通過技術援助提升發展中國家農業生產能力和糧食安全水平。在中國—聯合國糧農組織南南合作信托基金的資助下,中國農業農村部在烏干達連續實施3期南南合作項目,派出近60名農業專家和技術人員開展農業技術示范推廣活動。經過多年的優良品種引進及示范種植,烏干達雜交水稻單產達到當地常規水稻的2至3倍。

  截至目前,項目共實現約9萬畝稻田的高產,涉及近8000個農戶,戶均年增收約800萬烏干達先令(1人民幣約合492烏干達先令)。當地有媒體稱,雜交水稻不僅可以幫助烏干達擺脫饑餓,還能幫助國家實現稻米出口。

  烏干達人喜歡將小米面與木薯粉混合制成面包,或加水熬煮制成粥。中國農業專家向烏干達引進了優質品種——狐尾小米,這種顏色金紅、花序膨大似狐貍尾巴的小米不僅抗旱、抗病,還比當地普通小米產量高出4至5倍。目前,狐尾小米示范種植面積達到1000畝,涉及近150個農戶,戶均年增收250萬烏干達先令。

  聯合國糧農組織駐烏干達代表安東尼奧·奎里多表示,中國不僅帶來了種子、化肥,更共享知識,為烏干達實現糧食安全創造了有利條件。

  稻魚共生——

  “在中國專家指導下實現了稻魚雙豐收”

  看似尋常的稻田里,稍經撒食引誘,一尾尾成人手掌大小的魚兒便出沒其間。在烏干達首都坎帕拉西南60公里的卡詹西地區,丘陵青翠、河塘遍布,一處黃墻碧瓦的小院引人注目。這里是中烏友誼農業技術示范中心,中心專門設立了稻漁種養試驗及示范點。

  “稻魚共生是較成熟的復合農業技術——稻田可為魚提供保護和有機食物,魚翻動泥土,能為水稻提供養分和氧氣。”中國農業專家組組長張小強說,“這種模式不用農藥,有助于維持生態平衡,很受當地農戶歡迎。”

  近年來,中烏友誼農業技術示范中心進行了4輪稻田養魚示范,面積共計5000平方米;在10個區建立稻田養魚示范點50個,累計發放魚苗超40萬尾。專家組還向農戶提供魚飼料及魚飼料生產設備、開展水產養殖技術指導,編制詳細的水產養殖培訓手冊,涵蓋從魚類生物學特征到成魚銷售等多個方面。

  當地農戶安娜斯塔曾在稻田旁的池塘里養殖鲇魚和羅非魚,卻遭遇一連串難題。“一開始我不知道該如何養魚,魚群規模也不斷縮小。”安娜斯塔說,中國水產專家陳太華便教她用蝸牛和碎卷心菜葉等天然飼料喂魚,“此后,我開始了稻漁綜合種養,在中國專家指導下實現了稻魚雙豐收。”

  在烏干達中部盧韋羅區,中烏農業合作產業園自2016年開園以來,陸續開展水稻、玉米、高粱等高產經濟作物示范項目。園區還建立肉雞和肉牛養殖示范中心、啟動烏干達山羊品種改良計劃;園區建成有15萬只蛋雞的養殖場和可日加工100噸大米的加工廠,同時還開發了多種農產品深加工產品,如牛肉干、醪糟、小米鍋巴等,推動農產品加工增值和價值鏈開發。

  聯合國糧農組織非洲區域代表加布里埃爾表示:“中國專家在提供技術的同時,示范實際操作,讓農民真正學得會、用得上,實現增產增收。”

  技術培訓——

  “中國農業技術在當地的普及和推廣對非洲農業現代化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據評估,聯合國糧農組織南南合作項目在烏干達原計劃惠及9600人,當地實際直接和間接受益的農民已達7萬人。項目共計培訓農民1.4萬人次,發放各種技術資料上萬份,提升了當地基層農業技術人員和農民應用相關技術的能力。

  40歲的查理斯·斯瓦馬告訴記者,是中國專家帶領他走上農業致富路,“中國專家教會我種植狐尾小米,第一次收獲時我高興極了。”如今,斯瓦馬是狐尾小米的種植示范員,還在項目中學會了科學養牛。接下來他打算擴建農場,再買輛卡車,做農產品運輸貿易。

  目前,中烏農業領域合作正在進一步拓展。兩國已簽署干辣椒、野生水產品輸華協議;中國四川省農業科學院與烏干達國家農業研究組織達成科技交流合作協議,設立中國四川省農業科學院非洲(烏干達)工作站,深化農業科技交流,對接烏干達農業產業化發展計劃需求。

  烏干達農牧漁業部部長弗蘭克·托姆韋巴澤表示,烏干達正通過實施“第四個國家發展計劃”,將農業現代化作為農村轉型和農民增收的驅動力。烏干達非常重視與中國在農業領域的合作,也期待與中方進一步深化合作。

  “烏干達與中國的農業合作不僅是聯合國南南合作項目的成功典范,也將帶動區域國家整體農業發展水平。”烏干達發展觀察中心執行主任阿拉維·塞曼達說,“中國農業技術在當地的普及和推廣對非洲農業現代化具有重要推動作用,非中農業合作前景廣闊。”

編輯:孫建勝
河山新聞
移動客戶端
張家口日報官方
微信“張小全兒”
張家口新聞網
官方微博
抖音掃碼
關注@張家口NEWS
【張家口新聞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川县| 宾阳县| 昌邑市| 株洲市| 蓝田县| 宁化县| 深州市| 白朗县| 平度市| 香河县| 浑源县| 丰县| 松溪县| 晋江市| 湟中县| 金寨县| 靖边县| 蕉岭县| 安达市| 开江县| 永年县| 益阳市| 武川县| 正宁县| 寿阳县| 普宁市| 盈江县| 门头沟区| 宝清县| 格尔木市| 天柱县| 定州市| 赤城县| 大安市| 肃北| 昆山市| 呼伦贝尔市| 洪雅县| 泗水县| 昭通市| 凤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