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招遠的蘋果掛滿枝頭,寧夏的枸杞染紅田野……恰逢秋分,第八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在大江南北如火如荼地開展。據農業農村部消息,金秋消費季連續舉辦多年,累計帶動農產品銷售額超1300億元,充分說明豐收節不僅僅是一場慶豐收的盛會,更是一把打開農村市場潛能的“金鑰匙”。
以節聚力,給農產品銷售按下“加速鍵”。豐收節就像一個聚合器,吸引各類資源在此交匯、碰撞、融合。節慶期間,各地紛紛舉辦農產品展銷會、特色農產品推介會等活動,為農產品搭建集中展示與銷售的大舞臺。來自全國各地的采購商、批發商匯聚一堂,各類優質農產品琳瑯滿目,吸引大量市民前來購買,帶動縣域消費升溫。大量農產品得以快速流通,讓豐收真正轉化為了真金白銀,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
以節為媒,帶動賣產品升級為“賣體驗”。相比過去農民賣蘋果只是論斤稱重,在豐收節上,一顆蘋果能衍生出采摘體驗、果醬制作、果樹認養等十余種消費場景。當“鄉村運動員”齊聚田間,參與割稻谷、徒手剝玉米、稻田摸魚、拔河等農趣賽事;當成長課堂搬進田間,孩子們參與割稻、運稻、打稻等農事環節;當農田景觀、非遺手作轉化為稻田藝術節等沉浸式體驗項目……種種轉變揭示新時代的消費密碼:以農文旅融合為紐帶,讓消費拓展到“賞、玩、學、創”,推動一場從田間到舌尖的消費升級。
如果說豐收節對消費的拉動作用有目共睹,那么它對產業鏈的改造則春風化雨般帶來更深層次的變革。新疆若羌紅棗實現從單一稱重到棗夾核桃、紅棗酵素等高附加值產品的轉型,鹽邊縣芒果產業因節慶流量吸引冷鏈物流企業入駐使損耗率銳減等案例,反映在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過程中,農民的生產方式和經營理念悄然生變,他們更加注重產品質量和市場導向,積極引入新技術、新理念,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和附加值。
作為首個在國家層面專門為農民設立的節日,豐收節也是激活農村市場的文化引擎。其通過開鐮大賽、非遺展演等活動,喚醒集體記憶中的鄉土情結,并賦予農耕文化數字傳播、生態旅游等現代形態。另一方面,節慶衍生的農耕研學、民宿經濟等新業態,形成從單日狂歡到全年消費的延伸,文化認同與市場深耕在此形成閉環。當農人深情回望大地、消費者盡享土地的饋贈,情感共鳴將轉化為對鄉村產品、服務的持續關注。
豐收的色彩是大自然最絢爛的風景,五谷豐登是歲月寫給耕耘者最美的情書。今年以來,部分地區歷經旱澇等考驗,全國夏糧實現穩產豐收、秋糧豐收態勢穩固,?正宜豐收節里話振興,進一步以豐收節為契機,盤活城鄉人才、資金、技術各要素的雙向流動;以豐收節為窗口,讓科技與土地碰撞出火花,點亮?鄉村振興的萬家燈火。
相信當節慶的煙火散去,那些留下來的好品牌、好手藝、好辦法,還有肯干的人、認準的理兒,都會變成讓鄉村越來越好的底蘊。讓四季豐收成為常態圖景?,收獲農村大市場的無限可能。
相關閱讀:
人民財評:豐收節啟幕 解鎖中國“三農”新圖景
人民財評:數字動能,激活鄉村振興新引擎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