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未來感”到“日常用”,科技創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你我的生活。戴上眼鏡,就能擁有一個隨身的巨幕影院;機器人穿梭往來,成為我們工作、就醫、就餐時的“新同事”。這些改變背后的企業,如何從技術突破走向市場引領?中國智造又如何在全球賽道上脫穎而出?
總臺央視記者 王莉:你以為我在睡覺?其實我在看電影。戴上這款智能眼鏡,隨時隨地享受私人影院。

走進這家剛剛將總部遷至上海的AR眼鏡企業,科技感十足的空間里,最新款的AR眼鏡迅速吸引了記者的目光。

XREAL聯合創始人 張宇:這里我們創造了蠻多的全球和行業第一,比如說全球第一個可以達到視網膜級別的光學模組,同時這里面搭配的X1芯片也是全球第一顆專用的空間計算類芯片。我們花了三年的時間把這顆芯片做出來了。

談起自家產品,張宇滿是自豪。從全球首款消費級AR眼鏡,到自主研發全球首款專為AR眼鏡定制的空間計算芯片,企業不僅突破了多項關鍵核心技術,更實現了產品的快速落地,連續四年穩居消費級AR眼鏡銷量冠軍。

從0到1的發明創造,到1到100的持續優化,科技企業滿懷期待、飽含激情。在上海一家機器人企業的測試區內,工程師們正在模擬環境中對各類機器人進行訓練。
擎朗智能創始人兼CEO 李通:這個是不同的地面以及坡度的測試,對障礙的通過性的這樣一個測試,那邊的話是做一個振動性測試。

出差住酒店,機器人把外賣直接送到門口;在醫院,機器人將藥品、標本第一時間送到相關科室。不同于工廠里上下揮舞的機械臂,這些服務機器人和人們的衣食住行等生活場景直接相關。
服務機器人,看似習以為常,但背后卻是巨大的技術挑戰。餐廳里人來人往,配送機器人既要送得快,又要確保安全,這對研發和技術有很高的要求。企業團隊通過持續優化算法,不斷提升機器人識別與避障能力。整面墻的專利,默默見證著企業十五年來的技術沉淀。

目前,企業的機器人出貨量已超過10萬臺,產品暢銷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

李通:今天在服務型機器人賽道里邊,實際上中國的廠商在整個全球的市場里處于一個領導者的角色。
聚焦科技人才 打造人工智能人才高地
科技人才是人工智能發展的關鍵支撐。2017年,上海提出打造人工智能人才高地,目前,上海全市人工智能人才規模近30萬人,約占全國的三分之一。一批90后甚至00后,已經成為上海人工智能領域的中堅力量。
要真地是上海一家科技企業的聯合創始人,不大的空間里,一群年輕人正專注地教機器人完成各種動作。

魂伴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 要真地:先要教會它們做個動作,比如說什么叫握手,什么是比個心,什么是打招呼,什么是跳舞。我們主要做的是有“靈魂”的陪伴機器人。

為每個人打造一個專屬的AI陪伴伙伴,讓世界變得更美好,這是要真地和他團隊的夢想。然而,人工智能于他而言,其實是“半路出家”。

要真地:我其實是學電影的,因為我喜歡這樣的東西,然后我就毅然決然地做了很大的準備和籌備工作之后,然后決定在這邊去進行一個新的創業的路程。我甚至花了一年時間去從頭學。
把熱愛變成事業的,還有1994年出生的年輕創業者張佳維,對于人工智能科班出身的他來說,讓人們從繁重、重復的工作中解脫出來,是他更關注的事。
酷愛科技創始人 張佳維:我們用AI去幫企業執行一些非常耗時耗力的工作,讓AI成為每個人的所謂“超能力”。

為了測試產品能否高效適應不同場景,張佳維選擇將自己的團隊作為首批“試驗對象”。

張佳維:我們真人團隊20人左右,但算上我們自身的一些AI小伙伴、AI員工,我們可能有一百五六十人。
憑借在國內積累的成熟經驗,張佳維與團隊正積極布局“AI出海”,向海外市場輸出符合當地需求的產品與解決方案。
張佳維:我們跟一些全球南方國家,中亞的國家,東盟的國家,也在進行一些AI應用場景落地的合作。我們感受其實非常明顯,大家對于中國AI的認可其實在持續走高。
上下游配套 形成人工智能產業新格局
剛才新聞中的兩位年輕的創業者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將公司安家在上海的“模速空間”大模型創新生態社區。那么,“模速空間”究竟是一個怎樣的“空間”?它又具備哪些“模力”?

在“模速空間”,時常能見到三三兩兩的創業者圍坐在圓桌旁交流業務。這個成立僅兩年的社區,已經成為年輕創業者的首選地。

總臺央視記者 王莉:在“模速空間”,入駐的企業可以享受這里提供的算力調度、公共語料、金融服務、人才服務、場景對接五大功能平臺,在“模速空間”,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被匯聚在同一棟大樓里,你可以一站式配齊所有關鍵要素。

把優秀的企業匯聚在一起,“鄰居就是合伙人”“上下樓就是上下游”,已經成為“模速空間”的日常寫照。
從“模速空間”出發,向東不到20公里,就來到了位于浦東的“模力社區”。

不少成熟的企業選擇將總部遷入“模力社區”, 除了看重豐富的上下游配套,這里有力的產業扶持政策和人才引進措施,也是吸引他們的重要原因。 西有“模速空間”、東有“模力社區”,上海已形成人工智能產業新格局。

華院計算副總裁 張越己:讓上下游的企業集中在一起,非常方便樓上樓下的企業定期做一些跨學科,跨技術領域,跨行業上下游的一些技術生態上的討論,然后大家都能獲得一些更快的信息和資訊,和一些新的技術方向上的嘗試,我覺得這個是非常重要的。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