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間,吉林省踐行“兩山”理念,“生態+農業”激活吉林沃土,“生態+能源”探索低碳路徑,“生態+旅游”賦能綠水青山,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
讓我們從“吉林一號”衛星,一同見證吉林在 “十四五” 期間,如何在生態保護與修復上精準發力,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讓綠水青山成為吉林振興發展的最美底色。
9月的吉林查干湖,煙波浩渺,蘆葦搖曳,這幅生機盎然的畫卷背后,是一場跨越世紀的生態修復行動。如今的查干湖,水域面積達到420平方千米,水質提升至Ⅳ類,生態修復讓當地的漁業資源實現快速增長,當地村民也吃上了“生態飯”。
通過衛星遙感影像能直觀地見證“十四五”期間查干湖的生態之變:2020年,查干湖水域已與松花江相連,但此時的水利設施較為簡單,整體置換水體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當地實施了以建設水利工程為核心的生態修復行動,建水渠、修管網、植蘆葦……如今,查干湖已實現與松花江、嫩江的連通。一渠貫通南北,三年時間就可將水體整體置換一次。
“十四五”期間,吉林省持續做好水生態治理,全省109個國家考核斷面Ⅴ類及以下水體全部消除,水環境質量創歷史最好水平。
生態修復
廢棄礦坑“變身”生態公園
守得住水,望得見山。在吉林省梨樹縣孟家嶺鎮的一處生態公園,這里曾是一處廢棄的礦坑。2020年拍攝到的衛星遙感影像顯示,梨樹縣的采礦企業曾達到100多家,當年遺留下來的礦坑有近70個。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梨樹縣陸續關停了所有不達標的落后礦場,并開始進行生態修復。“十四五”期間,當地礦山復綠面積達到3800畝,并移植超80萬株樹木打造生態景觀。
“十四五” 期間,吉林省自然生態系統覆蓋比例逐年提高,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內,野生東北虎、東北豹數量分別從成立之初的27只、42只增長至70只、80只左右,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顯著。
綠色宜居
伊通河畔體驗“臨?!鄙?/p>
今年7月,在長春市伊通河畔開放的肆季南河景區,沙灘和露營讓當地市民也能體驗“臨?!钡纳?。
“十四五”期間,吉林省持續推進伊通河綜合治理,在河畔建設塑膠跑道、自行車道等配套設施。如今的伊通河畔,66公里河岸綠道串聯起休閑公園、文旅項目,既是市民騎行、散步的好去處,也是城市綠色宜居的 “生態軸”。
“天藍水清空氣好”成為標配,吉林正用一項項生態舉措繪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美好畫卷。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