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徑,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手段,也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國辦最新發布的《關于釋放體育消費潛力進一步推進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到2030年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7萬億元,這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擴大服務消費的又一重要舉措。
剛剛過去的暑期,“蘇超”“浙BA”火爆出圈,成都世運會掀起觀賽熱,“跟著賽事去旅行”深入人心,賽事進景區、進街區、進商圈,文體旅商實現融合發展。體育消費熱點不斷,在擴內需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我國體育消費市場活力持續增強,但潛力尚未完全釋放。進一步激發體育消費動能,必須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協同發力,以創新場景拓展消費空間,以優質服務提升消費體驗,形成供需互促的良性循環。
供給側改革是釋放體育消費潛力的基礎。當前,體育產品與服務供給仍存在短板,例如,高質量、個性化供給不足,新興體育項目開發相對滯后,智能化、數字化應用深度不夠,等等。破解這些難題,關鍵在于深化改革、創新驅動。一方面,大力推動“體育+”,促進體育與文旅、教育、健康、科技等產業深度融合,積極培育新業態,打造一批特色鮮明、功能復合的體育服務綜合體與休閑基地,豐富消費選擇。另一方面,加快運用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賦能體育產業,發展智能場館、在線健身、云端賽事等新模式,提升供給效率與質量,滿足消費者多元化、高品質需求。
需求側培育是釋放體育消費潛力的引擎。我國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體,民眾健康意識日益提升,對體育消費的需求正從傳統的觀賞型、實物型向參與型、體驗型加速轉變。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把“蛋糕”做大,更要把“蛋糕”做好。應持續優化消費環境,完善場館設施、賽事活動、健身指導等公共服務體系,降低消費門檻。鼓勵企業聚焦消費者需求,提升產品性價比與服務質量,加強品牌建設,增強消費黏性。同時,通過賽事運營、品牌營銷、社區推廣等方式,講好體育故事,傳播健康理念,營造崇尚運動、樂于消費的社會氛圍,讓更多人能消費、愿消費、敢消費。
供需雙側發力,關鍵在于暢通循環、形成合力。政府需加強頂層設計,完善土地、資金、人才等要素支持,破除制度壁壘,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企業要敏銳把握市場趨勢,加大研發投入,提升創新能力,嚴守安全底線,誠信守法經營。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應積極搭建交流平臺,制定標準規范,加強行業自律。唯有政府、市場、社會同向發力,供給側升級與需求側培育緊密結合,才能有效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讓體育消費的活力充分涌動。
體育承載著國家強盛、民族復興的夢想,也關系著人民群眾的健康幸福和生活的豐富多彩。各方要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推動體育消費提質擴容,為推動體育產業發展、體育強國建設注入強勁動能。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