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時客戶端報道 正定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擁有1600多年建城史。為全面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推動古城風貌恢復提升,當地探索出一條獨具特色的傳承創新之路。如今的正定,登得上城樓、望得見古塔、記得住鄉愁,千古之美可感可知。
在正定縣開元寺南遺址考古現場,巨幅玻璃幕墻內,七個歷史時期的文化地層疊壓,透過玻璃,游客可以清晰感知千年古城的歷史文化遺跡。
正定縣文保所開元寺景區主任 王振免:
既能保護了文物,又讓普通游客和市民近距離地了解了正定的歷史,這也是弘揚我們優秀傳統文化的一種方式。
"九樓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正定擁有1600多年的建城史,現存隋唐以來古建古跡38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處,館藏文物7000余件。如何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讓文物更好地活起來?正定在對全縣文物進行全面普查和大規模修復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統籌歷史遺存、環境風貌、文化生態等多種要素,推動古城整體保護恢復。
正定縣文化廣電體育和旅游局黨組副書記、縣博物館館長 朱志輝:
將物質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文物本體保護與環境整治、古城保護與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相結合,通過整體保護來延續古城的文脈。
按照整體保護、挖掘價值、有效利用的原則,正定先后實施了城墻修繕、榮國府景區提升、陽和樓原址復建等24項古城風貌恢復提升工程。在保護文物本體的同時,還對景區周邊環境、公共服務設施進行了改造和提升。
正定縣文物保管所項目科科長 王素輝:
你看南城門前這一大片空地,原本是居民住宅,非常擁擠,拆遷后我們打造成了廣場和停車場,現在站在南城門上,古城天際線清晰可見,古寺古塔盡收眼底,能夠讓游客更好地體驗正定古城的美景和歷史文化底蘊。
不僅是對文物的恢復修繕,正定縣還建立了文物保護長效管理機制,將162處文物納入古城保護名錄,并配備專業的巡查隊伍每月對文物進行集中巡查。自去年以來,共排查整改各類隱患22個,累計投資40余萬元。
"登得上城樓,望得見古塔,記得住鄉愁",如今,這些得以保護傳承的文物古建已成為正定吸引游客的金字招牌。
廣西游客 韋愛巧:
我覺得我們正定的文化保護得非常好。比如像我們剛剛參觀了廣惠寺的華塔,可以看得出來我們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高超水平。
在做好文化遺產保護的同時,正定還不斷拓展文旅融合新場景、新業態。
正定縣文化廣電體育和旅游局副局長 張小方:
繼續深度挖掘和利用好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將古城歷史文化和城市現代文明融合創新,持續推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將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