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旅游市場“熱”力四射,點燃了大家的消費熱情。各大景區街巷間人流如織,消費場景持續煥新,文化和旅游消費呈現出大眾化、多元化和品質化的特征,暑期旅游也變得更加有料、有趣、有深度。有哪些旅游場景持續升溫,哪些旅游線路格外火熱,旅游景區又想出哪些好點子激活消費?
出游時間集中
文旅消費再創新高
今年暑期出游跨度時間長,6月底各地中高考陸續放榜,第一批親子家庭率先出發,長線游自由行占比高。從7月初開始,全國中小學統一放假,親子家庭集中啟程,出游旺季一直持續到8月中旬,機票、酒店、跟團游預訂量約占整個暑期的80%。而在8月20日左右進入開學倒計時,親子出游需求下降,長線機票、酒店價格下降30%至50%;銀發族、錯峰人群出行居多。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 戴斌:從我們監測的情況看,無論是出游人數,還是旅游的花費,出游距離,都達到了歷史的新高。跨省游的比例比往年更高了,自駕旅游和康養旅居這兩類業態增長非常明顯。
在線旅游平臺數據顯示,
山西憑借豐富的古建文化和歷史遺跡吸引眾多游客;
新疆以壯美的自然風光和特色民俗持續走紅;
云南則依托宜人氣候和多元民族風情保持穩定增長。
大理、大連、威海、青島等地旅游訂單呈雙位數增長。貴州、云南等地訂單同比增長80%以上,內蒙古赤峰、遼寧丹東、吉林白山訂單量同比增長200%以上。
縣域游持續火熱,訂單量同比增長42%,年輕客群正成為縣域旅游消費的主力軍,他們更渴望深度融入當地生活,體驗原汁原味的本地文化。
避暑游夜經濟持續升溫
科技游成新亮點
這個暑期,親子游、家庭游成為主流,人們為一場賽事、演出奔赴一座城,為消暑納涼暢玩清涼溪水,在夜間旅游中感受人間煙火,在科技場景中穿越時空、探索未知。
入夏以來,全國多地持續高溫,避暑旅游需求大增,在吉林長春,當地依托伊通河沿岸的城市景觀與自然生態,打造出擁有粉紅沙灘和水幕光影秀的避暑度假勝地。
“夜”經濟也在夏天升騰著煙火氣,在湖南邵陽,一場融合了“行船游賞”“沉浸式情景劇場”的水上苗鄉數字幻游之旅就此開啟,金黃稻浪、豐收盛景等一一呈現。
這個暑期,全國科技館也迎來客流高峰,累計接待公眾超3000萬人次,科技旅游也成為今年暑期新亮點。旅游+露營、旅游+音樂節、旅游+影視取景地等實現了跨界融合。
入境游持續火爆
外國家庭組團“打卡”中國
今年暑期,受簽證政策便利化等因素影響,我國入境游市場熱度持續攀升,外國游客跨越山海而來,不再滿足于走馬觀花,而是渴望深度觸摸立體多彩的中國。越來越多的外國游客開啟“中國游”,他們不僅逛胡同、品嘗地道小吃、體驗城市騎行,也喜歡感受傳統文化。外國游客家庭游持續火爆,跟著他們組團“打卡”中國的腳步一起去看看。
與家人朋友結伴,以家庭游的形式組團來“打卡”中國,成為今年暑期入境旅游的一個新熱門。國際航線的豐富也為外國游客提供了更多選擇,上海、深圳、廣州、北京、成都位居入境旅游目的地排名前五。
外國游客在中國的旅行軌跡正從傳統沿海樞紐向縱深腹地快速延伸,已經覆蓋了國內百余個城市。他們不僅可以在上海豫園體驗“夏日奇幻夜”特色活動,也可以去浙江義烏進行詢價選品下單,在談生意之余買買買。
同時,“中國游”也帶火了“中國購”。“即買即退”等系列舉措,更好地契合和滿足了外國游客的多元需求,外國游客開啟“中國游”的同時,燃起了更高的消費意愿。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