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至9月1日,2025年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將在天津舉行。這是中國第五次主辦上合組織峰會,也是上合組織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屆峰會。

成立24年來,在“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引領下,上合組織已發展成為人口約占世界一半、經濟總量約占全球四分之一的重要國際組織。2024年,中國與上合組織成員國、觀察員國、對話伙伴貿易額達創紀錄的8900億美元,約占中國外貿總額的14.4%。
互聯互通 共享發展紅利
作為國際樞紐港和我國沿海主要港口,天津港正積極發揮樞紐作用。
總臺央視記者宋菀在天津港北疆港區C段集裝箱碼頭,看到夜晚的天津港燈火通明,不遠處有兩艘集裝箱貨輪停泊在岸邊,它們裝載著機械設備和電子產品等,即將啟程前往巴基斯坦卡拉奇港。本周已有11艘上合組織國家的集裝箱航線船舶靠泊了天津港,這里已經成為中國與上合組織國家對外開放的重要樞紐之一。

今年是“上海合作組織可持續發展年”,就在上個月,“世界市長對話?上合峰會城市”活動在天津舉辦,不少嘉賓把天津港作為天津之旅的第一站,深入了解這里的發展成果。這座世界一流的國際樞紐港,到底有哪些特別之處呢?
智慧賦能碼頭作業自動化

在這個作業區,數十臺人工智能運輸機器人正裝載著集裝箱在堆場內行駛,它們可以自主實現轉彎、避讓、停靠等操作,而在它們兩側的自動化岸橋和場橋也正在精準吊裝集裝箱。在這里,看不到一位碼頭工人,貨物的裝卸、轉運、堆放全部實現了智能化,這也就帶出了天津港的第一個關鍵詞:智慧。

過去的傳統集裝箱碼頭,一般需要近千人24小時保障整個碼頭的進出口作業。而現在,工人們搬進寬敞明亮的操控中心,通過自動化作業,不僅縮短了船舶停靠碼頭的時間,還大大提升了天津港聯通世界的效率。

清潔能源點亮“綠色港灣”
天津港還以綠色化著稱。在作業區的另一側,風力發電機葉片正在緩慢旋轉,源源不斷地為港口輸送著綠色清潔能源。

數字孿生系統顯示了碼頭的風電和光伏的發電情況,通過曲線圖能夠看到,綠電每時每刻都在產生。天津港已經建成高功率充電樁超220個,能夠滿足設備和車輛的雙重充電需求,像運輸機器人就可以在作業區內隨時隨地自主充電。同時,天津港還擁有近50套船舶岸電系統,可以為靠港船舶提供陸地電源,這種方式可以保障船舶設備的正常運轉,也可以有效減少船舶因燒油而產生的污染物。值得一提的是,天津港的作業碼頭岸電,100%源自風光綠電,這也讓岸電連船成為天津港綠色發展中的一張亮麗名片。
以港為媒 鏈接世界
如今的天津,以港為媒,鏈接世界。截至目前,天津港已經與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個港口保持航運貿易往來。隨著今年首列天津港直達烏茲別克斯坦的中亞班列發車,天津與上合組織國家的國際物流通道將進一步暢通。

近五年來,中國與上合組織其他成員國的貿易規模一直在持續擴大,貨物貿易額接連突破3000億、4000億、5000億美元。今年前七個月,中國與其他上合組織成員國貨物貿易額超過了2900億美元。眼下的天津港,絢爛燈光與星空交相輝映,滿載著貨物的船舶即將啟程,中國與世界開放合作的新故事也將在渤海灣畔繼續書寫。
一碗陜西面條里的哈國味道
隨著設施“硬聯通”深入推進,上合組織成員國之間的貿易往來更加緊密。其中,農產品貿易成為新的增長點,經濟互補特征愈發明顯。
在陜西,平均每隔80分鐘,就有一趟中歐(中亞)班列從西安國際港站進出。這些班列不僅帶來了物流的暢通,也送來了“舌尖上的相遇”。來自中亞的蜂蜜、餅干、冰激凌等特色食品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中國百姓的餐桌;用哈薩克斯坦優質小麥粉制作的肉夾饃、臊子面等傳統小吃,廣受食客歡迎。
來自哈薩克斯坦的優質面粉,如今是許多西安飯館的新選擇。

哈薩克斯坦是全球重要的糧食出口國之一。近年來,中國糧油企業通過“訂單農業”,按照國內市場需求指導哈薩克斯坦農戶種植,再將優質農產品進口到國內。
2021年,位于哈薩克斯坦北哈州的愛菊農產品物流加工園區,還成為“上合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實訓基地”。

西安愛菊集團哈薩克斯坦農產品物流加工園區副經理 蘆培杰:我們從2016年開始建廠,剛開始這里是一片荒地,到目前為止已經建設了年加工20萬噸的面粉生產線。
來自上合組織國家的優質農產品進入中國人的餐桌,而中國技術也賦能當地產業升級,實現“雙向奔赴”的產業聯動。

西安愛菊糧油工業集團黨委書記 劉東萌:上半年我們有20多萬噸的糧油產品、飼料產品和食用油,源源不斷地通過中歐班列運達了西安浐灞國際港。把哈薩克斯坦北哈州的園區打造成一個對外投資貿易的平臺,中方企業和哈薩克斯坦的企業真正達到合作互利共贏。

中國海關總署發布數據顯示,2025年前7個月,中國以陸路運輸方式同上合組織其他成員國進出口貨物總額達6774億元,增幅為7.4%。陜西對哈薩克斯坦進出口總值28.2億元,同比增長155.8%。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