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 逯風暴
新疆圖片庫里,有一張1962年的老照片:一輛蒸汽機車噴著濃濃的白煙,拉著裝滿煤炭的一列火車在百里風區呼嘯而過。這場景,曾無數次出現在新疆鐵路的歷史中。

1962年12月,火車通過百里風區。新疆圖片庫供圖
“這場景我熟,我開了10來年蒸汽機車呢。”71歲的樓寶文退休前曾是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有限公司一名機車乘務員,從1974年開始,他就與蒸汽機車為伴,熟悉蒸汽機車每一個運行環節。
1958年,新疆結束了沒有鐵路的歷史,蒸汽機車也開始進入新疆。1962年,烏魯木齊至蘭州的蘭新鐵路貫通,此后,在這條“鋼鐵大動脈”上,蒸汽機車成了“常客”,每天拉載著旅客、貨物進出新疆。
“遠看像撿破爛的,近看是機務段的。”這句老火車司機打趣蒸汽機車的一句話,道出了蒸汽機車時代工作人員的工作環境。
蒸汽機車依靠司爐工不斷加煤燃燒產生蒸汽動力前行,駕駛室內煤塵飛揚,跑一趟車下來工作人員會被熏得渾身發黑。“全身都是煤灰,連痰也是黑的。”樓寶文說。
在蒸汽機車鍋爐的轟鳴聲中,司機駕駛火車,司爐工不停地往鍋爐中添加煤塊,樓寶文記得,一趟下來得燒9噸左右的煤。即便如此,火車的時速仍只有30公里至40公里。
“那時候的火車,就像是在戈壁上慢慢爬行的鋼鐵巨獸。”樓寶文的手指在茶幾上比劃著,30公里至40公里的時速,從鄯善到哈密需要一天時間。遇到百里風區的狂風,得停下來等待。鍋爐壓力不穩時,還要停車檢修。“要是機車發生故障,那就不知道啥時候能到了。”他說。
直到20世紀80年代,內燃機車開始逐步取代蒸汽機車,火車速度提升,最高時速能達到100公里。
1986年,樓寶文離開蒸汽機車,開始駕駛內燃機車。沒有了爐膛的熊熊烈火,沒有了揮汗如雨的鏟煤動作,取而代之的是柴油機平穩的轟鳴。
內燃機車以柴油作為動力,比蒸汽機車效率高,跑得快,在行駛途中不用上水加煤,工作人員的工作環境得到了改善。
“再不用像蒸汽機車時代那樣費力鏟煤了,渾身也沒了煤灰。”樓寶文回憶說。
2009年,新疆首條電氣化鐵路——精伊霍鐵路建成,標志著新疆鐵路進入電氣化時代,電力機車開始取代內燃機車,火車的速度和載重量都得到了顯著提升。
就在精伊霍鐵路建成當年,樓寶文退休了,與電力機車失之交臂,成了他工作中的遺憾。
2014年,蘭新高鐵新疆段的開通運營,讓新疆邁入了高鐵時代,列車最高時速可達250公里。到了2019年,“復興號”動車組進入新疆,新疆普速鐵路也進入了動車時代,新疆鐵路完成了歷史性跨越。

“復興號”動車停靠在烏魯木齊站。陳繼偉攝
這些年,樓寶文會去參觀動車,駕駛艙內,顯示屏實時顯示著列車速度、接觸網電壓等數據。“以前開蒸汽機車靠經驗和毅力,現在開高鐵得懂電子技術。”他說。
從蒸汽機車的濃煙到“復興號”的流線型車身,在鐵路工業不斷發展中,機車升級換代,拉動新疆鐵路客貨運輸速度越來越快。“變化的不僅是鐵路的速度,更是新疆從落后到繁榮的跨越。”樓寶文激動地說。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