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日報網 2025-08-21 19:22
<iframe frameborder="0" src="https://v-hls.chinadaily.com.cn/player/player.html?src=//v-hls.chinadaily.com.cn/stream/607524/da3d69c1-d4a9-488f-ac78-dd37b453ecd6/49f060e0-6a43-4bfa-aa10-493aa6b9b0a2_v.m3u8&p=//img3.chinadaily.com.cn/images/202508/21/68a70192a3104ba1c9cbdef7.jpeg&l=en&c=68745a9fa3106af2b3c73d41&s=WS68a70192a3104ba1353fe1bc&d=20250821192251&t=%E8%BE%89%E7%85%8C60%E8%BD%BD+%E9%AD%85%E5%8A%9B%E6%96%B0%E8%A5%BF%E8%97%8F%E4%B8%A8%E8%A5%BF%E8%97%8F%E7%94%9F%E9%95%BF%E7%9A%84%E5%8A%9B%E9%87%8F"></iframe>
中國日報網8月21日電(記者 于涵)“來西藏前,總覺得‘生長’是江南春天的專屬。”站在海拔4000米的雪域高原上,望著眼前的景象,這份初印象被徹底改寫——曾經因地形條件制約發展的雪域,如今正以倔強的生命力,在生態、基建、產業、文化的土壤里,綻放出跨越60年的新圖景。
從風沙地長出的綠意,到鐵軌上延伸的希望;從孩子指尖傳承的藏戲,到村民臉上綻放的笑容,西藏的生長力量,藏在60年的時光里,更藏在每一個“向未來”的日子里——這是永遠向上、永遠有希望的西藏。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