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青稞不再只是磨成面粉,而是變身代餐粉、餅干等暢銷全國的健康食品;當千年唐卡與現代工藝相結合,通過電商直播等新渠道暢銷海內外;當人工智能先進計算中心在高原上投運,為西藏發展裝上“數字引擎”……西藏經濟正以令人驚嘆的 “新”姿態,在雪域高原書寫著高質量發展新篇章。這些不斷攀升的“含新量”,既是西藏因地制宜、科學規劃謀發展的亮眼成果,也成為高原經濟活力涌動,不斷迸發內生動力的生動寫照。
如果你去過西藏,你可能品嘗過噴香的酥油茶和糌粑,但你可能不知道現在已經“上新”了網紅牦牛奶茶和青稞酥等創新產品。西藏經濟的“含新量”,體現在傳統產業步步向新的轉型升級中。曾經“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特色農牧產品,如今通過產業鏈延伸實現了價值躍遷。例如,通過推廣科學養殖技術,大幅縮短了西藏牦牛出欄周期,帶動牧民增收;以往被視為廢料的牦牛骨,經創新工藝加工成骨瓷器遠銷海外,實現了從“廢物”到“瑰寶”的華麗轉身;而青稞精深加工這場“從田間到舌尖”的科技革命,讓“溫飽糧”變“致富糧”,高原特色產業鏈實現促農增收。
高原特色產業鏈含“新”也含“綠”。數據顯示,2024年西藏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農產品地理標志、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總數達到了404個,綠色有機成為“藏字號”農畜產品的金字招牌。2021—2024年西藏累計培育國家級綠色工廠17家、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1家。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引領下,西藏特色農牧業正“新新”向榮,高原特色產業的“含綠量”“含新量”正不斷轉化為“含金量”。
高原經濟的活力不僅體現在產業轉型升級,還有文化的傳承創新。例如承載著深厚歷史文化的大型實景劇《文成公主》,自2012年首演以來,不斷推陳出新,打造出豐富多元的沉浸式文旅新場景。近年來,《文成公主》持續拓展業態,新增了星空夜航熱氣球觀光、沉浸式藏戲體驗、國風國潮市集、換裝航拍體驗等特色項目。這些創新場景進一步延伸和豐富了文旅體驗鏈條,實現了從“觀看”到“玩轉”的旅游體驗升級,成功塑造出獨具拉薩特色的夜間文旅融合新地標。除此之外,唐卡、藏戲、藏醫藥等西藏文化瑰寶,都在不斷傳承中得到創新發展,西藏文化市場活躍興盛,文化產業發展勢頭正旺。
技術的創新攻關,還給西藏帶來了數字經濟的飛速發展。今年6月份,西藏首個大規模智算中心“雅江1號”智算中心開服。據測算,2000P算力全部投用后,每年可承接東部地區約400萬小時的AI訓練任務,相當于為東部節省3.2億度電,減排二氧化碳28萬噸。項目部署的2.5萬平方米光伏矩陣,每年可產生4800萬千瓦時清潔電力,相當于為3.2萬個家庭提供年用電量。誰能想象,我們日常使用的人臉識別、掃碼支付、智能修圖等功能背后的算力支撐,可能就來自祖國西部的雪域高原。
從百變青稞到寶藏演出,從特色農牧到能源算力,高原經濟發展“含新量”十足。剛剛過去的2025年上半年,西藏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強勁活力,全區實現生產總值1382.72億元,同比增長7.2%,增速連續多個季度位居全國前列;民生持續改善,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7.6%;發展動能不斷集聚,綠色礦業、清潔能源等優勢產業加速布局;1—6月,3218萬多人次抵達西藏,旅游收入超315億元。新時代的西藏,正以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如今,西藏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步伐更穩、動力更足,正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西藏篇章,讓 “世界屋脊”綻放更耀眼的時代光芒。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