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科學指引下,我國將生物多樣性保護上升為國家戰略,積極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
一大批珍稀瀕危動植物物種得到有效保護,棲息繁衍環境不斷改善,為應對全球生物多樣性挑戰作出新貢獻,一幅萬物和諧共生的生態畫卷正徐徐展開。
03:41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巡護員 郎永光:看這個腳印兒,應該是一只亞成年的老虎,現在是經常見了。
巡護員郎永光看到的是東北虎腳印變多,而在東北虎豹國家公園里,2.8萬臺紅外相機觀察到的則是東北虎豹更大的變遷。
2013年,一只虎媽媽帶著四只幼崽出現,這是中國境內首次記錄到完整的野生東北虎家庭。十年間,東北虎的足跡已覆蓋國家公園約80%的區域。
衛星“看到”:2013年,山林散布著采礦場,如今,綠色重新覆蓋,156宗礦業權退出。
聲音,也在見證森林的復蘇。北京師范大學的研究團隊長期觀察發現,2015年前后,林間多是牛鈴聲;五年后,鳥鳴漸多;再后來,梅花鹿、狍子的叫聲開始頻繁入耳;如今,70多只野生東北虎與80多只野生東北豹的低吼,偶爾響徹山谷。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繪就全世界最大的國家公園體系藍圖,規劃總面積約110萬平方公里,保護了超80%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及其棲息地。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畫面,也正在融入人們的身邊。夜晚,借助熱成像技術,人們看見了江蘇南通的生機盎然,在軍山公園,小梅花鹿穿越林間,夜鷺振翅而過,在小洋口港,麋鹿群在風車下悠然漫步。清晨,黑枕黃鸝在枝頭鳴唱。
這款App的數據庫收錄了近四萬個市民所拍攝到的野生動植物影像,2021年以來,在城市樓宇間、綠地附近,觀測到的野生動植物越來越多。
數據的背后,是城市生態系統的主動重構:2021年,南通崇川把軍山景區內一片區域劃為生態保留地,為野生動物在城市中留下一片安靜的落腳點。
江蘇省南通市崇川區狼山鎮街道居民 朱斌:環境的變化對我孩子也是一種環境保護的啟迪。
如今,《中國生物物種名錄》上“入冊”的生物種數,從2013年的6.7萬種,增長到2025年的14.8萬種,增長超過1倍。近500種野生動植物的受威脅等級出現下降。
中國正用堅實的制度保障與切實的行動,繪就萬物各得其所、生生不息的生動畫卷。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