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成都8月16日電 題:世運會里的非遺之約:東方美學與世界溫柔相遇
作者 袁牟知博
開幕式上,以道明竹編為骨,融入蜀錦、銀花絲、漆藝等工藝制作而成的“芙蓉花意”引導牌流轉著東方美學的靈韻;領獎臺上,蜀繡在獎牌“竹光”綬帶上繡出的深淺紋路讓賽事榮譽多了層可觸摸的文化溫度;軟式曲棍球項目開賽前,以步打球為主體的“步打唐韻”展演登場,讓觀眾與古老運動共赴一場時空之約……中國的非遺,正在世運會的舞臺上與世界溫柔相遇。
世運村內,國際友人與非遺深度對話。運動員們卸下賽場的緊張,走進竹編、大漆、銀花絲等非遺體驗區。法國姑娘拿起紅紙學習剪紙,指尖翻飛間,收獲了帶著個人印記的“錦仔”;德國選手圍在師傅身旁嘗試捏面人,柔軟面團在掌心漸漸成型,化作一只耳朵大一只耳朵小的“蜀寶”。
“這些沉浸式體驗活動深受運動員青睞,日均有超600人次參與?!背啥际肋\會執委會世運村部專職副部長蘇波介紹,非遺體驗已成為世運村里連接世界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鮮活紐帶。
成都的大街小巷,國際友人與非遺浪漫邂逅。來自美國的啦啦操裁判里菲諾·莉茲在茶館落座,川劇變臉的瞬息萬變、吐火的驚險靈動,給看過諸多劇種的她帶來了直擊心靈的“四川震撼”,她說:“我驚嘆于面具的瞬間變化,表演者的唱腔和姿態更是獨具韻味。這充滿活力的表演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生動呈現?!?/p>
8月9日,在2025年成都世運會女子空手道61公斤級半決賽中,川劇變臉演員為運動員加油?!≈行律缬浾?田雨昊 攝
瑞典摩托艇選手亞歷山大·格羅梅爾聽聞中國古代男子常以折扇寄風雅,他毫不猶豫買下一把題有“厚德載物”的折扇?!斑@堅硬的扇骨是否代表著中國人的品格?這扇面上的詩詞圖案是否代表著精神內涵?”他一邊學著行抱拳禮,一邊留下自己的解讀。
對于不少取得佳績的運動員來說,賽事榮譽之外,更收獲了“非遺”驚喜。存放獎牌的竹編獎牌盒,盒身由青神竹編工藝織就“方圓周正”之型,天地蓋則采用代表“天地六合”的六角孔編法,每一寸紋路都藏著手藝人的巧思。
8月9日,中國隊選手丁雯妍、顧荃佳、馬一星摘得桂冠,三人展示金牌和竹編獎牌盒。 中新社記者 劉忠俊 攝
“堅硬的竹子居然能變成柔韌光滑的竹片?還能編織成精美的盒子?”男子浮士德球項目銀牌得主德國運動員克拉森·費利克斯細細撫摸盒身,“這或許就是中國手藝人的精湛技藝所在,或許我們能從中慢慢感悟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的密碼。”
賽事即將落幕,那些記憶與物件成了行囊里的文化信物,也是跨洋對話的鮮活注腳。正如來自英國的賽事工作人員莉婭·麥克尤恩所感嘆,這場始于賽事的相遇,讓中國非遺在更多人心中扎根,讓東方美學的故事向世界延續。(完)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