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8月15日)是第三個“全國生態日”,也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兩山”理念)提出20周年的日子。這一理念科學闡明了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深刻揭示了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道理。20年來,在“兩山”理念重塑美麗中國的同時,西北地區的鐵路以鐵軌為“筆”、以綠色為“墨”,在西北大地書寫生態答卷,也折射出全國綠色發展的澎湃動能。
西北地區建設“綠色鐵路”的實踐,是“兩山”理念在西北大地落地生根的生動縮影。甘肅鐵投集團在建設銀蘭高鐵期間,環水保投資約8.6億元,實現了綠化576公頃,林草植被恢復率達94.05%,生態建設成果顯著;川青鐵路堅持綠色施工,在選線、建設和運營中盡量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筑起一條綠色生態的高原“天路”;西成高鐵為守護朱鹮安全,在洋縣段高鐵路基兩側安裝特制防護網,緊緊筑牢生態屏障……鐵路建設秉持綠色發展理念,不僅助力列車在鐵道線上越行越快、越行越穩、越行越遠,也為沿線生態環境保護寫下生動注腳。
鐵路建設中的綠色實踐,為西北地區生態環境改善提供了寶貴經驗,也助推產業轉型升級。202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陜西考察并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時指出,“黃河很美,將來會更美”。近年來,祁連山生態保護實現常態化長效監管;甘肅境內黃河干流出境斷面水質連續9年達到Ⅱ類;賀蘭山脈在持續保護與修復中逐漸煥發新顏……這些實打實的生態成果,助力西北大地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多樣性不斷提升。環境好了,便有了高質量發展的底氣與路徑——豐富的旅游資源、日漸改善的生態環境、愈發成熟健全的基礎設施等都吸引國內外游客到西北地區參觀體驗,綠水青山不斷轉變為“金山銀山”。比如,國鐵蘭州局開行的“環西部火車游”旅游列車串聯河西走廊、六盤山、崆峒山等,帶領游客欣賞西北風光;隨著黃河流域沿線水土流失得到遏制,羊皮筏子、“三炮臺”等吸引著更多人前來體驗黃河風情。
從西北地區鐵路的綠色探索“透視”全國的綠色發展,“兩山”理念正引領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舉世矚目成就。鐵路營業總里程突破16萬公里,其中高鐵營業里程超4.6萬公里,為交通綠色低碳轉型提供了有力支撐;森林面積和蓄積量連續30多年“雙增長”;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產業鏈,貢獻了全球1/4新增綠色面積……這些覆蓋多個領域的綠色成果,既助力神州大地鋪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圖景,也彰顯了“兩山”理念正為建設清潔美麗世界貢獻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
站在“兩山”理念提出20周年的節點上,讓我們在高質量發展的“軌道”上堅定不移地走下去,以持續深化的生態實踐守護青山常在、綠水長流,讓美麗中國新畫卷更加絢麗多彩。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