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當空,機聲隆隆,大型挖掘機持續作業,土方開挖、清運有序進行。8月11日,哈密市伊吾工業園區白石湖煤炭高效綜合利用產業區內,工業廢水處理回用項目施工正忙。
這個項目是全疆首個以工業園區特許經營模式實施的煤化工廢水零排放項目。項目建設運營方新疆水發潤鑫水處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王剛介紹,該項目7月11日開工,總投資14.97億元,分兩期建設。按計劃,一期工程明年即可竣工,處理水量約1.2萬立方米/天。項目全部竣工投用后,園區所有工業廢水都能得到處理和回用,循環利用率100%。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煤炭煤化工產業是哈密市工業經濟的支柱之一,其規模正在向千億級邁進。實施白石湖煤炭高效綜合利用產業區工業廢水處理回用項目,是哈密市推動煤炭煤化工產業實現綠色發展的生動實踐。
8月5日,白石湖煤炭高效綜合利用產業區工業廢水處理回用項目建設現場,挖掘機正在開挖土方。劉亞輝攝
當前,新疆正在向建設國家大型油氣生產加工和儲備基地、大型煤炭煤電煤化工基地、大型風電基地、國家能源資源陸上大通道目標奮進。哈密依托富集的煤炭資源和得天獨厚的風能、光能條件,在新疆“三基地一通道”建設中甘當試驗田,勇當排頭兵,煤制油氣項目加速建設、煤電煤化工產業快速發展、煤炭清潔利用與新能源產業耦合發展的能源產業體系初步形成。
綠電先行 煤化工綠色發展
行走在哈密大地,“沙戈荒”林立的風電機組、一望無垠的光伏藍海,成為經濟發展的亮麗風景。
哈密是全疆乃至全國風光新能源資源最好的地區之一。近年來,哈密市積極推進“沙戈荒”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截至2024年底,哈密市電力總裝機突破3200萬千瓦,其中新能源裝機占比72%,規模居全疆首位。
煤化工屬于高用能產業,哈密市充足供應的“風光”綠電,為煤化工產業的快速發展、綠色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伊吾工業園區白石湖煤炭高效綜合利用產業區,新疆慧能煤清潔高效利用有限公司1500萬噸/年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項目核心裝置正加緊安裝。該項目是國家能源局批復的示范項目,承擔著“煤炭分質分級清潔高效利用技術裝備產業示范”和“粉煤熱解高溫油塵分離裝置工業示范化”兩項重要任務。“項目2024年4月動工,計劃2026年上半年試車投產。”公司副總經理韓曉龍介紹,該項目采用新技術,通過智能溫控、高溫動態密封、油氣除塵等自主專利,將煤焦油產率提升10%,灰分含量降至0.03%以下,全部達產后每年可節約標準煤44.6萬噸,減碳109萬噸。
在伊吾工業園區淖毛湖煤化工循環經濟產業區,新疆新伊碳能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過煤炭熱解裝置將原煤轉化為提質煤和煤焦油,副產品焦爐煤氣變成發電、制氫、生產LNG和液氨的原料;以焦爐煤氣為燃料的電廠生產的電力、蒸汽又轉化為化工生產的動力;化工車間生產的氫氣、LNG和汽柴油又是礦卡、區間運輸車的驅動燃料……在這里,資源高效轉化、循環利用,煤炭資源的有效成分被“吃干榨凈”。
今年,該公司投資建設的綠電耦合焦爐煤氣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將正式投產,同步配套建設的100兆瓦風電項目已經并網,實現了現代煤化工與新能源耦合發展。“這些項目投產后,標志著企業實現了現代煤化工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的目標。”該公司總經理胡志鋼說。
科技創新 “烏金”加速變“綠金”
數據顯示,哈密煤炭資源預測總資源量5708億噸,其中已探明富油煤資源量640億噸,平均含油率超過10%。加快哈密富油煤資源的開發,是推動新疆煤炭煤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綠色發展的重點之一。
2024年10月8日,位于哈密市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總投資1700億元的國家能源集團哈密能源集成創新基地項目開工。該項目依托哈密富油煤和風光資源優勢,按照“煤、油、氣、化、熱、電、新能源”一體化模式進行建設,采用我國自主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煤制油二代直接液化技術工藝包。
煤制油氣產業是煤炭資源清潔高效利用的重點領域。“相比間接液化,直接液化技術難度更大,但出油率更高。”中國工程院院士袁亮說,“國家能源集團哈密能源集成創新基地項目煤制油生產流程和工藝經過不斷創新和優化,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這是我國目前技術最先進、規模最大的煤制油項目。”
如今,哈密各個煤化工基地建設有序推進:伊吾工業園區淖毛湖煤化工循環經濟產業區匯聚廣匯能源、國泰新華等企業,碳捕集、煤炭清潔利用項目接連投產;巴里坤三塘湖工業園區清潔能源轉化基地重點布局低階煤分質利用與風光氫儲互補項目。2025年,預計哈密煤化工產業產值將突破500億元。在全產業鏈的加持和一批重大項目的推進中,哈密市建成低碳化、綠色化的千億級煤化工產業集群目標指日可待。
6月5日,鳥瞰中煤哈密能源有限公司大南湖七號煤礦分布式光伏電站。麥麥提·玉蘇普攝
綠色打底 煤礦展現新顏值
8月9日,哈密大南湖礦區中煤哈密能源公司大南湖七號煤礦附近戈壁灘上,排列整齊的光伏板仿佛一片藍色海洋。
“我們統籌煤礦地面各類資源,采用了建筑屋頂與‘光伏+戈壁荒漠治理’相結合的模式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著力打造綠色、低碳示范煤礦。”該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張建英說,光伏電站年平均發電量約958萬千瓦時,相當于每年節約標煤2969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8050噸。
該公司大南湖七號煤礦是新疆最大的井工煤礦,該煤礦將凈化處理后的礦井水、生活污水用于礦區綠化、灑水降塵,并在緩沖池飼養魚苗、為候鳥提供歇息地、荒漠造林,探索出了一條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相協調的發展道路。
走進哈密市伊州區國家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神華國能集團公司大南湖二礦,礦區猶如一座大花園。“近年來,公司投入1000多萬元用于綠化,投資3900余萬元建設生產生活廢水處理站等。經處理達標的中水用于礦區綠化及降塵,實現了污水零排放。”該礦負責人說。
采煤無人化,輸煤不見煤。在大南湖二礦露天礦場,無人卡車與挖掘機等輔助車輛編組運行,煤炭開采、裝載、運輸等環節不再塵土飛揚。
2024年7月的徐礦集團哈密能源有限公司大南湖5號煤礦綠化景觀(資料圖)。郭子毅攝
“水害”變“水利”,戈壁變綠洲。在哈密市伊州區大南湖礦區,徐礦集團哈密能源有限公司大南湖5號煤礦實現井下高鹽礦井水綜合處理和利用。2022年以來,該公司在戈壁荒灘上建成了綠化地,2024年獲評自治區綠色礦山。今年該公司“高鹽漬區礦井水生態治理與資源化利用”項目入選新疆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典型案例庫,成為全疆首個高鹽礦井水大規模綠化造林示范工程。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