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老女人精品毛片久久,激情五月播播久久久精品,成人看片网站,美女高潮在线观看

首頁 新聞中心 時政 獨家 縣區 小記者 教育 醫療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網 數字報刊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即時新聞

陜西:綠色發展動能澎湃

2025-08-14 16:54:59  來源:群眾新聞網

地處秦嶺腹地的漢中市留壩縣武關驛鎮河口村因地制宜大力發展食用菌等綠色產業,努力實現生態保護和群眾增收雙贏。圖為8月7日拍攝的河口村香菇基地。 群眾新聞記者 段承甫攝

榆林零碳產業園氫能(制氫)示范項目工地上,機械轟鳴中涌動著清潔能源的新希望;位于寶雞的中鐵高鐵電氣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科技產業園內,廠房屋頂的光伏板泛著藍光,陽光正轉化為生產動能;漢中漢江岸邊,巡河員劃著小船清理漂浮物,江水碧波蕩漾,兩岸草木蔥蘢……這一個個畫面,是陜西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生動縮影。

作為連接黃河、長江流域的重要生態屏障,陜西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堅持生態優先、綠色升級、低碳轉型,勾勒出生態與發展共生共榮的鮮活圖景,不斷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底色。

降碳引領轉型

能源產業蹚出綠色新路

挖掘機長臂揮舞、工程車往來穿梭、工人們忙碌作業……8月6日,榆林市榆橫工業園區的榆林零碳產業園氫能(制氫)示范項目施工現場一派繁忙景象。

作為國家重要能源基地,榆林如何降碳減排?

“氫能是零排放、可循環的清潔能源,能量密度達汽油的3倍。我們依托本地豐富的光伏、風電資源及礦井疏干水,將可再生能源轉化為氫能,探索能源多元化利用路徑。”項目負責人趙偉介紹,一期工程計劃今年12月投產,預計年產綠氫3000噸,減排二氧化碳約6萬噸。

從“挖煤賣煤”到“造氫用氫”,榆林正構建“綠電—制氫—儲運—應用”完整產業鏈,為傳統能源基地轉型探路。

寶雞同樣不乏這樣的探索。中鐵高鐵電氣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科技產業園的廠房屋頂,成片光伏板泛著藍光,將陽光轉化為電流驅動生產。

“今年1月至7月發電量379萬千瓦時,節省電費近200萬元,余電上網還收入34萬余元。”該公司工程師何榮說,這不僅是降本增效的“實用賬”,更是綠色發展的“長遠賬”——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1825噸,減少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

放眼全省,降碳轉型多點開花。西安高新區2024年新能源汽車產量突破107萬輛,占全國的8.3%,成為全球重要生產基地;咸陽探索“光伏+農業”發展模式,依托果園上方的光伏板實現“板上發電、板下種植”;銅川將煤矸石轉化為新型建材,全組分資源化利用讓廢料變“寶藏”。

從陜北的氫能布局到關中的光伏應用,從西安的新能源汽車集群到咸陽、銅川的循環經濟,陜西正以技術創新推動能源結構與產業結構深度調整,讓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減污精準攻堅

全域協同守護藍天碧水

8月11日,眉縣城區中深層地熱能供暖項目的眉縣清潔化供熱1號熱源站里,施工人員正在鋪設新管網、檢修老舊管道,為即將擴容的供熱區域打通通道。

“現在是熱源站的‘體檢期’,也是管網改造的黃金季。”眉縣住建局城管股股長張濤介紹,各熱源站加快設備保養、管道檢修、系統調試,以保障冬季熱能穩定供應。

作為關中首個地熱井群聯合供暖工程,眉縣城區中深層地熱能供暖項目采用“地熱能梯級利用+大溫差熱泵機組+燃氣鍋爐調峰補熱”的多能互補模式,讓清潔熱源溫暖千家萬戶。

“我們將原有供熱公司管網與新建清潔化熱源站并網,減少重復建設投資,形成全縣管網一體運行、全網貫通的新格局,實現穩溫度、降成本、增效益的良性循環,為地熱能高效利用提供了保障。”張濤說。

在全省統籌下,這樣的“綠色變革”遍地開花。渭南累計拆改燃煤鍋爐4500余臺,建成新能源發電裝機709萬千瓦;投資3.87億元的低碳智慧清潔能源項目,新增地熱能供熱能力220萬平方米。

為守護藍天,陜西構建起黨政主導、專班推進、部門協同、市縣落實、全民參與的治污格局:全省累計淘汰老舊柴油貨車3萬余輛,西安、咸陽、渭南入選國家第二批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城市名單,火電、鋼鐵、煤炭等行業企業的清潔運輸比例提升到72%……

碧水保衛戰同樣成效顯著。陜西持續強化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保護,統籌推進水土流失治理、水污染防治等工作,陜南30座縣級以上城鎮污水處理廠全部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水源區城市生活污泥無害化處置率超90%。

從藍天到碧水,從城市到鄉村,陜西正以精準治污守護每一寸生態空間。

擴綠賦能增長

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紅利

8月7日,站在神木市毛烏素治沙造林基地的瞭望塔上遠眺,山川大地綠色盡染。這與20世紀80年代黃沙遮天日的景象判若兩地。

“治沙得講科學,不能蠻干。”全國治沙模范、基地負責人張應龍說。20多年前,張應龍帶著全部家當扎根沙地,從人拉肩扛搭沙障起步,摸索出“三步造林法”——春季固沙、雨季造林、秋季補植,一年三季不停歇……如今,這套方法讓42.8萬畝荒沙蛻變為綠洲。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在一代代榆林人的努力下,全市林木覆蓋率提升至36%,860萬畝流沙基本得到治理,年均流入黃河的泥沙量降至2.12億噸,陜西綠色版圖向北推進400公里。

擴綠,拓展了陜西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神木市連片樟子松林里,農戶發展林下菌產業;榆林市榆陽區補浪河女子民兵治沙連基地里,生態項目吸引游客“打卡”,帶動周邊農戶吃上“旅游飯”;大荔沙苑通過“三北”防護林工程,累計改造林木15萬畝,讓69萬畝沙地成為生態旅游勝地,帶動群眾年增收近億元。

地處秦嶺南麓、丹江源頭的商洛,生態優勢明顯、冷泉資源豐富。近年來,商洛借助冷泉資源大力發展冷水魚產業。2024年,全市水產品產量11756噸,其中冷水魚產量5091噸。

從陜北能源基地的低碳轉型到陜南生態經濟的崛起,從關中產業的綠色升級到全域環境的系統治理,陜西堅定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三秦大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書寫著高質量發展的新答卷。(群眾新聞記者 陳宏江 劉坤 郝穎)


編輯:趙廣忠
河山新聞
移動客戶端
張家口日報官方
微信“張小全兒”
張家口新聞網
官方微博
抖音掃碼
關注@張家口NEWS
【張家口新聞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乡县| 来安县| 凤山市| 六安市| 岢岚县| 自贡市| 湘潭县| 明光市| 花莲县| 松江区| 灵山县| 锡林郭勒盟| 石泉县| 萝北县| 嘉祥县| 汝阳县| 宜章县| 海原县| 临漳县| 顺义区| 海门市| 武清区| 肇东市| 扎囊县| 恩平市| 呼伦贝尔市| 黎平县| 万年县| 保定市| 乐业县| 长葛市| 惠东县| 蒙阴县| 江达县| 秭归县| 平顺县| 法库县| 手游| 图们市| 满城县| 大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