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 20年來,在“兩山”理念的指引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書寫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壯麗篇章。
守護綠水青山,筑牢民生幸福根基。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中國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將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作為重大政治責任和奮斗目標。從浙江安吉余村果斷關閉污染礦山、重塑綠水青山,到塞罕壩三代人接力將茫茫荒原筑成百萬畝林海;從舉全國之力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到生態環境質量實現歷史性改善——藍天白云成為常態,清水綠岸重回身邊,土壤污染風險得到有效管控;2024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為29.3微克/立方米,全國地表水優良水質斷面比例達到90.4%,首次超過90%。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顯著提升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生動印證了“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的深刻內涵,為社會的和諧穩定筑牢了堅實的生態屏障。
激活綠色動能,開辟高質量發展新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刻揭示了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內在規律。中國堅決摒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產業結構深度優化,能源結構持續清潔化,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清潔電力供應體系和清潔鋼鐵生產體系。“十四五”前四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能源消耗累計降低11.6%,接近歐盟2024年碳排放總量的50%。實踐證明,高水平生態環境保護非但不會阻礙發展,反而是塑造新質生產力、培育新競爭優勢的源泉,為中國式現代化鋪就了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康莊大道。
貢獻中國方案,引領全球生態治理。源于中國實踐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蘊含著解決全球生態困境的東方智慧,日益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同。中國深度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堅定履行國際責任,累計淘汰消耗臭氧層物質占發展中國家總量一半以上;作為《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主席國,推動達成歷史性“昆蒙框架”,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積極建設綠色“一帶一路”,與31國共建綠色發展伙伴關系,為120多個發展中國家培訓生態治理人才萬余次,菌草技術惠及全球百萬農戶……中國以切實行動向世界證明,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可以并行不悖、相得益彰,綠水青山所孕育的發展機遇與幸福圖景,屬于中國,也屬于全世界。
二十載初心如磐,九萬里風鵬正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已深深融入中華大地的發展實踐與人民的生活日常,展現出強大的實踐偉力。展望未來,中國將繼續做生態文明建設的堅定實踐者、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貢獻者,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攜手各國共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世界,為人類文明永續發展貢獻不竭的中國力量。(甄郝)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