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記者 張國圣
一腳踏上西藏山南市洛扎縣的土地,重慶大學公共管理學院2025屆畢業生王熙斌頓時被眼前壯美宏闊的景致吸引了——這里位于喜馬拉雅山脈南麓,境內有6座海拔6000米左右的山峰。他心里不由得一陣激動:這,就是自己即將扎下根來、施展身手的地方!
“報名來西藏做選調生,是想在最艱苦、最需要我們的地方發光發熱。這里平均海拔3800多米,又是一個邊境縣,我要為它的發展做些實實在在的事。”這位陜西小伙子話語里透著信心。
來西藏前,王熙斌專門把自己的決定告訴了爺爺。爺爺年輕時有過援藏經歷,對當時的艱苦記憶猶新,他既為孫兒的志向驕傲,又難免有些擔心:“你們這一代年輕娃兒,吃不吃得下那種苦?”
“爺爺,您放心!當年西藏好多地方不通公路,您做野外勘測,在懸崖峭壁上艱辛跋涉都堅持了下來。現在,西藏的交通、生活等早已大變樣,我一定會以您為榜樣,在那里干出個樣子來!”王熙斌告訴爺爺,自己讀大學時幾乎每個假期都會組織同學們去農村開展實踐。他親眼看到脫貧給廣袤山鄉帶來的巨大變化,被基層干部們的實干精神所感動。這些經歷讓他堅信:最好的經驗來自基層的歷練,最大的褒獎是百姓的認可。
剛到洛扎,還沒從高原反應帶來的眩暈和乏力中完全恢復,王熙斌便開始走鄉串戶熟悉環境、了解情況。幾天下來,他幾乎走遍了縣城的大街小巷,和各行各業的人們深入交談。他看到“小康村”屋舍儼然的藏式民居,看到老人們清晨在茶館品甜茶、傍晚在廣場跳鍋莊的幸福生活,也一次次被藏族同胞的淳樸善良、熱情好客打動……
“我觸摸到了洛扎蓬勃發展的脈搏!”王熙斌激動地說。他告訴記者,已經為自己制定了一個“五年規劃”:一年內攻克語言關,盡快與當地群眾無障礙交流,便于工作開展;3年內熟練掌握業務,用亮眼的工作表現讓組織放心、讓群眾安心;5年內爭取獨當一面,在鄉村振興和固邊興邊中作出應有貢獻。
“洛扎給了我天高地闊的舞臺,我會為了它的明天全力以赴!”王熙斌熱切地說。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