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段維佳 張榮鵬 王守一 趙博軒
近日,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河北中心(以下簡稱“國創河北中心”)與臨西軸研院聯合研制的“新型工業機器人減速器軸承”,已完成第一批次中試生產和裝配,實現減速器核心零部件的國產化替代。
在燕趙綠色化工實驗室,韓布興院士團隊開展的“聚酯類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項目,開創任意組成聚酯混紡織品全組分化學回收技術,屬于國內首創且領先的新興技術路線。
在河北,越來越多的創新成果,從各大實驗室和研究中心問世,高能級創新平臺的聚集效能進一步彰顯,形成了科技創新的澎湃合力。
協同創新,塑造產業發展新優勢
有一種特殊的人造金剛石每片價值近百萬、替代進口,表面起伏度只有頭發絲的五十分之一,能應用在核聚變裝置上,為點燃“人造太陽”傳輸能量……這就是河北普萊斯曼金剛石科技有限公司制造的金剛石。
河北省科學院激光研究所從事CVD金剛石研究30多年。2009年,該所成立河北普萊斯曼金剛石科技有限公司,推動CVD金剛石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不久前,普萊斯曼公司一舉拿下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CVD(化學氣相沉積)金剛石片國際招標項目訂單合同,這是國內企業首次中標該項目。
河北普萊斯曼金剛石科技有限公司研發實驗室。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段維佳 攝
走進公司研發實驗室,MPCVD(微波等離子體化學氣相沉積)人造金剛石機器穩定運行,透過設備觀測窗,一團耀眼的光熾烈奪目。
1000多攝氏度的高溫炙烤中,甲烷在高能微波激發下,分裂開來,像飄在空中的灰塵,一點一點落在襯底上,金剛石層層結晶,慢慢“長大”。
“碳原子每小時以幾微米的速度一層層沉積,目標厚度至少達到2毫米。”普萊斯曼公司董事長孫振路說,完成一片金剛石產品設備平均要運行1000小時。
河北普萊斯曼金剛石科技有限公司金剛石產品。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段維佳 攝
大尺寸高品質金剛石主要應用于新一代半導體、量子計算等高新技術領域。可控核聚變因其能量產生原理與太陽發光發熱相似,被稱為“人造太陽 ”。點燃“人造太陽”,需要上億攝氏度的高溫。金剛石能在真空環境下傳輸兆瓦級微波能量,助其點火。
近年來,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在省科學院的支持下,對接京津高端科技資源,開展學術研究和設備更新。今年省科學院激光研究所與國創河北中心成立鉆石加工與檢測中心,為金剛石高端應用提供支撐。
作為國家級技術創新平臺,國創河北中心立足“京津研發、河北轉化”的功能定位,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區域創新生態建設,形成創新要素加速匯聚的“強磁場”。
2025年5月15日,“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河北中心創新港”在石家莊高新區電子科技園揭牌成立。國創河北中心供圖
截至目前,國創河北中心以北京、天津聯絡處為樞紐,開展成果推介活動近200場,與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等35家科研院校及中電科等19家央企商洽,儲備項目48個;在省級技術創新中心和產業技術研究院中認定56家“傳感器”節點單位,挖掘需求241項;累計孵化培育企業22家,開展綠色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項目20個,拉動投資3.525億元。
“國創河北中心緊緊把握產業需求‘傳感器’、京津資源‘接收器’、項目落地‘推進器’功能定位,貫通挖需求、配資源、落項目鏈條推動平臺建設。”國創河北中心常務副主任周英森說,下一步,將更加聚焦河北重點產業、園區的發展需求,聚集更多的京津創新要素在河北落地轉化。
機制創新,打造成果應用新場景
在滄州,燕趙綠色化工實驗室正在積極籌建中。邊建設、邊運行、邊研發、邊轉化,首批成熟度較高的項目已啟動中試驗證前期工作。
燕趙綠色化工實驗室成果展示。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張榮鵬 攝
作為河北省首批布局的省實驗室之一,燕趙綠色化工實驗室把握“總平臺、總鏈長”的功能定位,圍繞提升河北省重點主導產業核心競爭力,實踐“技術入股”“訂單科研”等新模式,推動新技術加速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燕趙綠色化工實驗室中試車間。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張榮鵬 攝
“立足河北化工產業延鏈補鏈強鏈,重點圍繞精細化工、化工新材料等方向開展技術攻關,構建‘研發-中試-產業轉化’的全鏈條科技支撐體系,通過探索新型科研組織形式,推進創新鏈和產業鏈無縫對接。”河北燕趙綠色化工實驗室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浩說。
截至6月底,燕趙綠色化工實驗室共承擔各類技術攻關項目202項,資金總額3.99億元,突破關鍵核心技術59項,解決行業共性問題48項。
針對化工行業中試環節不可或缺的特點,實驗室重點打造化工中試研發平臺體系建設,組建專業化運維團隊。推出自主研發中試、聯合研發+中試、承接高校和科研院所中試、承接企業中試等合作模式,探索利用市場機制激活科研動能。
“例如,以科研項目撥付經費,市場化融資后,將前期撥款轉化為股權投資。推行科技成果‘先用后付’,讓企業低成本使用先進專利技術,促進更多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李浩介紹。
目前,河北省科技廳加強統籌布局,全方位增強創新平臺載體支撐能力,推動河北形成鏈條完備、骨干突出的科技創新平臺建設體系。下一步,將聚焦重點產業發展需求,加快布局高能級創新平臺,貫通“基礎研究-技術創新-成果轉化”全鏈條,開展有組織的科研活動,以科技賦能產業轉型升級,不斷開辟新領域、新賽道。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