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夫(中)在臨滄茶山體驗茶葉采摘。
受訪者供圖
雅恩在中國參加展會。
受訪者供圖
數字游民,是指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遠程工作,不受傳統工作地點束縛,追求自由、靈活和自主生活方式的個體。
近年來,越來越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數字游民,選擇在中國開啟“云端辦公+深度體驗”的獨特生活。他們依托中國成熟的數字基建與多元開放的創業環境,在遠程工作中創造價值。工作之余,他們還深度融入當地生活,從中國的風土人情中汲取創作靈感,通過社交媒體向世界講述真實鮮活的中國故事。
云南昆明
用賽博“哇塞”呈現美好生活
本報記者 張 馳
“一二三四五,老史帶你走!”鏡頭中,高鼻梁、深眼窩的英國人史蒂夫·豪斯(Steve Halls)笑容燦爛,開口就是一口標準普通話。這位自稱“最早一批數字游民”的英國人,在云南扎根十年,從“迷路老外”變成了“滇味生活導游”。
史蒂夫與云南的緣分始于2002年。當時,他在美國工作,經一位來自大理的朋友推薦,選擇獨自來到中國旅行。“這里簡直就是世外桃源!”在大理,稻田、木屋、穿民族服飾的老人與篝火旁的歌舞,都讓史蒂夫震撼不已。那是沒有智能手機的年代,在鄉村,沒有信號和網絡,史蒂夫定期到城市用電腦聯系親友,也因此得以沉浸在云南的淳樸中。村民的善意讓他難忘:語言不通,卻會邀他回家吃飯、送他去車站……
1個多月后,史蒂夫戀戀不舍地離開云南。這場“文化邂逅”,始終讓他魂牽夢縈。于是,2015年,史蒂夫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以數字游民的身份重返云南、定居昆明。
吸引史蒂夫前來的,是云南獨特的人文和自然風情。促使他留下的,是“此心安處是吾鄉”的深度融入——
定居后的十年里,史蒂夫不再滿足于匆匆一瞥,而是走進大山深處的古老村落。滇池邊的海晏村、樂居村,既有古樸民居,又有帶落地窗的咖啡館。“生活舒服得讓人驚訝,每到一個地方好像打開新世界,非常‘哇塞’。”史蒂夫說。
他以昆明為中心,足跡遍布紅河、大理、怒江、臨滄等地,結識了眾多少數民族朋友,跟著白族奶奶學扎染,參加彝族年豬宴,在臨滄雙江潑水節被孩子們用水槍“集體攻擊”……這些體驗讓他深度融入云南生活。
2023年11月,史蒂夫開始持續創作短視頻,這成為他“云端工作”的重要內容。近兩年,他制作了230余條視頻,收獲10余萬人次點贊。視頻內容真實接地氣:在晉寧采菌、在石林聽阿詩瑪傳說、在滇池喂紅嘴鷗……
史蒂夫的拍攝很辛苦。“早6點起,拍一天,回去還要剪輯到半夜12點。”但史蒂夫樂在其中——有一次,他肩膀脫臼仍堅持拍完昆明東川的視頻,支撐他的是網友的熱情留言:“歡迎來我的家鄉!”
為更好地創作,史蒂夫苦練中文。有一次,他在街頭遭遇“打擊”——昆明話讓他一頭霧水。于是,他主動學起方言俚語,“么么三三”“板扎”等云南方言成了視頻的“熱度密碼”。在普洱孟連拍牛油果時,他脫口說成“游泳果”,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十年間,史蒂夫見證了云南的發展:昆明到大理坐高鐵只要2.5小時,5G網絡覆蓋讓溝通無界,手機支付隨處可用……“這里的城市繁華如國際都市,人情味卻從未改變。”史蒂夫感嘆,云南基礎設施的完善,讓便利的生活觸手可及,這也成為在云南旅居的加分項。
史蒂夫是云南眾多數字游民的一個縮影。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有280.3萬人在云南旅居,在昆明、大理、曲靖等熱門數字游民“棲息地”,不少人都是“洋面孔”。
如今,史蒂夫正準備為外國人定制云南旅游攻略,投放到海外平臺,“希望更多人來感受云南的多元與溫暖”。在家中,史蒂夫在墻上掛著一幅自己書寫的“天地人和,我愛昆明”書法作品。史蒂夫說,這是他對這片土地的感動,他也用鏡頭與真心,讓世界看見云南的美好,讓理解之橋跨越山海。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